0218 怕死莫當潛艇兵
回到地面,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見潛艇兵們聚集了過來,王亮想說幾句。
僅僅是作為前輩,作為一名老兵。
“怕死莫當潛艇兵!”
“我記得那是1959年,也是這麼個季節,在舟山群島海域附近,海軍舉行了一場軍事演習......”
1959年,風雨飄搖的一年,有很多事情,說不清楚,道不明白。
這就是歷史,你無需深究對與錯。
“那年的12月1日,是暗無天日的一天。”王亮不由得陷入到了深深的回憶之中。
東海艦隊護衛艦在舟山海域組織了一場攻潛演習訓練。
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演習已經接近尾聲。
海上的天氣變化很快,剛剛還萬里晴空,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變了臉,下起了暴雨,同時波濤洶湧,波浪滔天。
見到這種情況,演習的指揮員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我海軍裝備的軍艦均年久失修,極端惡劣的天氣突然到來,能否頂的住?
王亮以親歷者的身份講述道:“年久失修,到底失修到什麼程度,我只能說,是你無法想象的破舊。那場演習不盡如人意,成績很差,攻潛演練的訓練目標都沒能夠達成。”
潛艇官兵們聽得認真仔細,觀看直播的網友們也靜靜的聽著。
“418號潛艇,一艘M級小型潛艇,通俗來講,是蘇聯嬰兒級潛艇。如果把當時歐美國家海軍裝備的潛艇比作汽車的話,418號潛艇頂多就算是輛腳踏車。”王亮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講。
1959年,中國對於潛艇的瞭解幾乎為零。
“這一次演習是中國海軍接收潛艇後的第一次出海,當然,是一次探索性的演練,中國潛艇的開端。”
“潛艇上的戰士是從全軍精挑細選出來的,他們都到潛艇學習隊接受了蘇聯教官的培訓。受到當時種種條件的限制,儘管經過了漫長的學習,戰士們僅僅掌握了潛艇的基本操作技術,但對於攻潛、反艦等戰法都知之甚少。”王亮道。
這怨不得我們的戰士,條件是一方面的因素。
更重要的是老大哥對於我們也並不是開誠佈公,對於核心技術,遮遮掩掩的。
誰都不希望自己的鄰居對自己構成威脅。
海軍要想發展潛艇,要想讓潛艇形成戰鬥力,只能靠自己一步步地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