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問官爺,這悟虛和尚,究竟犯了什麼事?“悟虛攔住一個從身邊急匆匆跑過的神宮之人。
那人正意氣風發地奔跑著,卻忽然被攔住,正要動怒,手中卻一沉,低頭一看,一塊沉甸甸的金子,被塞進了手中。他掂量了掂量,將金塊收入懷中,斜著眼,瞟著悟虛,壓低著聲音說道,”這和尚,是個魔僧,勾結鬼道,十惡不赦,宮主親自下令,要我們嚴加搜捕。“悟虛沉默了,遙望著鹿苑寺方向,久久不語。這鹿苑寺,看來是去不了了。
他走出客棧,斂著息,緩步而行。一路行來,自己的畫像,已經被張貼了不少,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典型的海捕文書。再一看,天空已然蔚藍,行人匆匆,遠處牆角,櫻花緋紅。而便在這樣的景象,自己卻成為了通緝犯,遭人四處搜捕。
單從神宮的立場,是沒有道理這般大張旗鼓地來對付自己的,其背後地呂葉青若是要對自己不利,早就在自己的法界道場便可以出手了。何況,如今東瀛扶桑,還有眾多蓮法峰修士,八思巴大師,多吉,釋海等人。。。。。。除非,八思巴、多吉等人要對付自己,又或者迫於壓力,不得不如此?畢竟這次為了那青銅玄棺,清靜峰、陰罡峰,還有掩月宗,都來了真靈大修士。可青銅玄棺,自己也不知道在哪裡啊!縱然是被呂葉青所得,悟虛如今也不可能主動搜尋到他。
正在這時,八思巴又有傳訊而來,說清靜峰的長青子還有掩月宗的陸妙影等人,都認定當日大和殿上那無生和尚,施展的正是曼陀羅大法界功法,一同向八思巴等人施壓。而那時候,修有曼陀羅法界的悟虛恰好又與無生有過一段關於因果輪迴的對話,所以眼下悟虛便是所謂的關鍵嫌疑人和證人。八思巴最後,沒有約悟虛見面,也沒有要求悟虛站出來,證明清白,說清緣由,顯然也是有很多顧忌。這其中還牽涉到呂葉青的真實身份。悟虛可以理解,也恰好不想現身涉險,所以乾脆就沒有再回訊。
沉吟片刻,悟虛完全收斂了氣息,把自己變作普通不能再普通,凡俗不能再凡俗,盡尋那人少僻靜之處而行。最後,索性,出了城,往那荒郊野外走去。兵荒馬亂之際,荒郊野外,最為安寧。雖然少吃少穿,於悟虛而言卻不是難事。漫說山泉野果,皆可充飢解渴;若是境界到了,餐風飲露,也未嘗不可。悟虛法界道場被奪,少了一大倚仗,連帶著修為也降了不少層次。如此環境,卻是最為適合,悟虛正好靜靜思考一下,自己如今該如何修?
如何修?何以修?。。。。。。
悟虛坐在幽靜林中,盤腿思量著。
是不是一閉眼,入了定去,然後若干年後,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成了活化石,方才出關出土?還是再修法界道場,無本尊,或者以觀世音菩薩為本尊而觀想?曼陀羅法界,乃是密宗法門,儀軌複雜,投入甚大,嚴格說來,修習之前還須得上師灌頂。悟虛暗自搖頭,這於自己天性不符。
還是以顯宗為主?
而以顯宗為住,首先可以選擇淨土宗,一心念佛的法門。所謂一心念佛,不光是用心地口誦,重在一個心誦,一心一意,一言一行,舉手投足,時時刻刻,皆在誦持;爾所願,爾所思,爾所行,爾所定,一切皆依佛法,功德具足。這裡面其實暗含密宗法門。
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觀世音菩薩的法門,而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悟虛又知道兩種:
一種乃是《楞嚴經》中所述,從耳根著手。“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寂,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觀世音,待耳根結使破,即觀本心,進而寂滅現前,自觀自在,如如不動。
一種乃是《法華經》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述,誦持觀世音菩薩名號。此法門,類似前述的淨土宗唸佛法門。
悟虛思之再三,決意誦持“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兼顧念佛法門,同時以此自己所發“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聲,兼修耳根解脫之法。如此顯密兼顧,內外兼顧。再有一點,悟虛還有觀音菩薩所賜的海音螺,此海音螺,乃是菩薩於無量無數娑婆世界中的一個道場,正好可以用來修行此法門!
主意一定,悟虛便思索著將海音螺藏在一處隱秘之處。不然自己進入之後,這海音螺落入別人之手,那可是大大的不妙。悟虛深入山林,忽見一口溫泉,溫度極高,色澤渾黃,常人便是走到這裡,輕易也不好下去,便遁入泉底,將海音螺置於邊緣一處淤泥之中,這才進入其中。
一入海音螺,悟虛即自動幻現為觀世音菩薩之像,悟虛這次倒按捺住潛意識的排斥,即盤腿端坐於虛空,雙手內縛,右手拇指伸直,結聖觀音蓮華部心印,開始口誦“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
端坐結印,口誦耳聞,心亦誦聞。如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即是所有聲;再如是,“南無觀世音菩薩“,即是所有色,所有香,所有味,所有觸,所有。。。。。。
便在此時,悟虛忽從定中出,無量無數聲音、意念,湧了過來。那聲音,千奇百怪,有的咋一聽還有點恐怖難受;有人言,種種悟虛不懂異語,有獸叫,有蟲鳴,有鳥啼;皆是一個意思,“南無觀世音菩薩“。悟虛開始還以為是修行之時的陰魔現象,待那些意念,伴隨著這些聲音傳來,悟虛方才知道此乃海音螺界中真實聲音。那些意念,多是此界此處生靈,於種種煩惱困難之際,向觀世音菩薩的種種祈願。當然,還另有一類,那便是此界此處修習佛法之際的誠心誦持。
悟虛摒開這一切,再次修習起來,但到了後面,依舊從定中出,依舊觀見無量無數聲音、意念。如是者三,悟虛這才明白,這是避不開的。觀世音,觀世音,須得觀世音。
悟虛心念一動,口誦“南無觀世音菩薩“,即觀此界此處眾生煩惱苦難,隨觀隨想。譬如,有人墮入深水,悟虛即想其從水中出;有人陷大火,悟虛即想其從火中出。。。。。。有人修習佛法,誠心念誦,悟虛即不以觀世音菩薩自居,即亦誦持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迴向於其。
如是,聲音、意念漸少,唯餘那些修習佛法的誠心念誦,還有驟脫煩惱苦難後的感恩唸誦。悟虛再自修,漸入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之境。
一入此境,悟虛方才知道,海音螺此刻方才開始為自己真正所有所用。以往,海音螺,只能做為悟虛避難逃命之所;現如今,海音螺,卻是開始隱隱顯出諸多妙用。但同時,悟虛也不由苦笑一聲。若要顯其妙用,悟虛須得如此入定,須得如方才一般,在這裡觀世音。
正所謂
雖有萬千方便門,若論殊勝普門品。
法界道場處處在,至今始悟觀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