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文忠進了石窟,見悟虛面帶微笑,雖然略顯疲憊,坐在那裡,卻是猶如旁邊前朝雕刻的佛像一般,氣勢渾厚莊重。便暗道,難道短短一日不到,受到的暗傷,便好了?又或者頓悟了?
心中猜測著,卻是一邊抱拳,要將來意稟明。
悟虛揮揮手,“如淨師弟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之事,小僧已經知曉。”言下之意,若無其他要緊之事,便無需相擾自己的清修。
李文忠,微微一愣,他既然知曉鄱陽湖大捷,若是大帥傳訊告知,定然會提到自己此行目的,可聽其語氣,似乎又不知道,頓時反倒是躊躇起來。
悟虛將李文忠細微表情看在眼裡,忽然也是一怔,神識默察法界角落裡的那一堆傳訊玉符,見又有兩隻玉符發出淡淡的亮光,正是李林甫和朱元璋傳訊而來,便不由鬆了一口氣。
神識讀取之後,悟虛斟酌了片刻,對李文忠說道,“李都督的來意,小僧已經知道。如淨師弟一番美意,悟虛心領了;他如今擔子很重,忙於天下大事,無暇修煉,倒是更加需要那些東西。”
李文忠見悟虛如此說道,想了想,“大帥,得知大師閉關,便鄭重交待下來要文忠送來元陽草、舍利子和三清丹,好助大師一臂之力。更是千叮嚀萬囑咐,三清丹來之不易,功效非凡,要文忠一定親手交於大師。文忠不敢違背。”說罷,便從懷中,取出三個小小玉瓶,一一放到悟虛座前。
朱元璋在玉符中,只是提到命李文忠送來元陽草等物。悟虛看著眼前這三個一字排開,整整齊齊的玉瓶,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李文忠,沉吟片刻,緩緩開口道,“李都督,如今雖然過了修煉的最佳年齡階段,卻想必也是學過一些道法的吧?”
李文忠眼中精光一閃,隨即答道,“文忠,幼年也曾在江湖上跟著一些和尚道士,學過一些錘鍊筋骨,運氣發力之術,但進展甚微,難窺門徑,自從投奔到舅舅這裡來,舅舅也曾找過正一教高人傳授道法,但文忠天資有限,年歲又長,加之軍務繁重,這修煉之事,便漸成奢望。如今,也只是會正一教入門心法,會使一些符籙。”
悟虛想了想,說道,“根骨乃天定,人力難改。如今李都督年歲已長,又沾染了人世間許多業力,要想踏上修行一途,確實比較難。”
李文忠此刻頓時明白朱元璋為何要自己親自將東西交於悟虛,卻原來是要悟虛不但消除對自己的隔閡,更是暗地裡期望悟虛能夠助自己正式踏入修煉一途。是以縱然是身為統帥大軍、殺人不眨眼的將領,李文忠此刻也是眼巴巴地望著悟虛;見悟虛說完方才之言後,又是良久不語,其心中更是急得如貓抓一般,卻不敢表露出來,只是默默唸道:舅舅既然如此,定然是這悟虛有辦法,莫急,再等等,再看看。
果然,對面的悟虛又兩眼直視著自己,口吐異香,一字一句地說道,“不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頓時,李文忠如奉綸音,終於忍不住問道,“文忠一向恭敬禮佛,還請大師開恩點撥。”
悟虛隨即問道,“小僧先前奪舍喇嘛教莫恩之事,你想必也知曉吧?”
奪舍?悟虛與舅舅下了廬山之後,奪了那名叫莫恩的喇嘛教真人修士的舍,方才一飛沖天,修成曼陀羅法界,受諸多大人物關愛與庇護。難道要自己找個小和尚或者小道士,奪舍?這個,似乎也不是不可以,或許還是條捷徑。。李文忠臉上陰晴不定。
卻聽得悟虛又說道,“我奪舍莫恩之後,才知道那莫恩原先乃是西域一流浪漢,到了二十多歲,從一名重傷老者身上得了一門《冥喚神念術》,從此踏入修行一途,又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拜入喇嘛教,修習密宗法門,喝酒吃肉,夜夜春\宮,竟然也修到了真人境界。”
李文忠心中一陣激動,原來世上還有這等術法,這等好事。
哪知,悟虛又是一盆冷水潑來,“只可惜《冥喚神念術》,我傳於那劉福通,劉福通卻修成了外道,造下安豐殺劫;而喇嘛教密宗法門,你若是毫無根基,要入門,卻是須得以密宗法門灌頂加持,堂堂義軍將領,卻成了喇嘛教門徒,與王保保作了師兄弟,這也是大大的不妥。”
李文忠聽罷,一陣沉默,卻是靜靜地站在那裡,直勾勾地望著老氣橫秋、左一個不過,有一個可惜的悟虛,心裡卻不知道在想著什麼。
到了最後,悟虛似乎方才打定主意,說道,“也罷,佛法無相,顯密通融,我便以法界之力,持白蓮心法,為你灌頂加持。如以一來,你便不算喇嘛教之人,修得卻是淨土宗法。”
說罷,悟虛便將李文忠攝入法界,與自己神識之體相對而坐,一邊口誦《阿彌陀經》,引得法界佛堂外金光湧來,一邊命李文忠跟著唸誦之餘,全心觀想阿彌陀佛法相。待那一片片金光在李文忠頭頂匯聚,隱約顯現阿彌陀佛法相,悟虛雙手外縛、兩中指豎起相拄,拇指相交叉,隨後將此阿彌陀佛根本印,朝著李文忠額頭打去。
待到行功完畢,悟虛又將面前玉瓶中的舍利子,攝到空中,略一感應之下,打出道道法訣,交於李文忠,“你回去之後,運轉白蓮心法,持印觀想阿彌陀佛法相,到了後面,法相有了幾分凝實,自然便邁入凡塵之境。這舍利子,經過小僧一番祭煉,可以助你觀想之時,驅除雜念心魔;還有這元陽草,可補充元氣,有益於觀想之後,心神損耗的恢復。你都一併帶去吧。”
李文忠,直覺腦海中,一片金光,金光之中,又隱隱有一尊佛像顯現,心中歡喜,知道悟虛已經為自己灌頂加持,猶豫一下,接過舍利子和元陽草,隨後納頭拜謝。
悟虛擺擺手,“三清丹彌足珍貴,如淨師弟以此相求,說起來,小僧這個做師兄的還是佔了便宜。”頓了頓,又說道,“你且去吧。往後修習若有疑難,你可向釋海師兄請教。”
李文忠急忙問道,“大師難道要遠遊?”
“鄱陽湖大捷,危機不再,你我有緣再見。”飄渺煙雨之中,悟虛早已遠去。
正所謂
法界道場兩相證,方知佛像為何成。
崖下夜雨送清丹,一番觀照渡凡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