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撿到一隻始皇帝txt> 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百零七章 似曾相識 (1 / 2)

因為不同的地理環境,在中國的大地上出現了農耕與遊牧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當然,還要算上漁獵。這幾種不同的文化都對華夏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夏商周三代的連續性和斷裂性問題,有很多學者曾做出自己的判斷。有學術觀點認為商是外來的遊牧文明,這是因為夏與商之間有著巨大的斷裂性。

商時期的各種技術發展迅速,甚至可以說是忽然就出現的,沒有發展過程,比如車,學者們進行了無數次的挖掘,可是在早於殷墟的地層就是沒有發現車。故而有學者認為商人來自其他地區,而新疆克爾木齊文化的發現也證明了在絲綢之路尚未形成的時候,古文明之間就存在著交流往來。

加上魯查申墓葬所出土的古代戰車,學者們推斷商來自中原之外,是夏的征服者。

這個觀點是否正確,尚且沒有定論,而這又誕生出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匈奴的起源。太史公認為匈奴就是當初的夏人後裔,這個說法也不算是太史公扯淡,因為在匈奴自己的傳說裡,夏桀之子淳維在夏朝滅亡後,率領夏朝部分遺民逃至北部,透過略先進其他部落的高科技來逐漸吞併其他部族,從而形成匈奴。

而在關於匈奴起源的考古挖掘中,也有學者曾驚訝的指出夏和匈奴文化的共同性。

無論過去如何,而在此時,匈奴卻是中原各國最大的敵人,在匈奴不曾見過以前,東北亞草原各部被許多大小不同的氏族部落割據著,這些部落互相爭鬥,形不成太大的規模,匈奴將部落聯盟的概念帶到了這裡,嗯,這個部落聯盟也就是學術們認為的夏朝政治制度...隨後,在草原上出現了三個比較大的部落聯盟。

分佈在草原東南地區的,是東胡部落聯盟(有學者認為是蒙古先祖之一),分佈在貝加爾湖以西的,是丁零部落聯盟(有學者認為是維吾爾先祖之一),分佈在陰山南北包括河套以南的,正是匈奴聯盟。當然還有其他的部落聯盟,只是與中原的距離稍遠。在此刻的匈奴,已經開始逐漸強大了起來。

秦國出兵的訊息,匈奴是很快就知道了的,雖然他們知道的時候,敵人都已經接近了陰山,可是這也讓他們做好了準備,為了防止分散性的部落被強大的的敵人逐一擊破,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匈奴單于就下令讓各部落聚集起來,應對強大的敵人,左賢王,右賢王也開始率領自己的部落民眾進行聚集。

而沒有戰鬥力的婦孺老人則是會帶著牲畜遠離戰場。

先前李牧那一戰,讓匈奴人心驚膽戰,十幾年都不敢再南下劫掠,而如今敵人的將軍還是昔日那個李牧,匈奴人完全不敢大意,有幾個部落首領提出撤退,他們雖然有聚集地,但是並非不可以拋棄,他們完全可以不與敵人正面交戰,這提議剛出來,匈奴單于就拒絕了。

倒不是因為這讓他覺得羞恥,只是他覺得,這是一個擊敗敵人的好機會。

原先李牧大敗匈奴,是利用策略,先讓他們變得盲目,等到他們來到雁門之後再關門打狗,而如今,卻是李牧主動帶著軍隊出征,離開了那高大的城牆,匈奴單于認為這是自己的好機會。當今這位單于,並非是一般人,他喚作頭曼...他正是匈奴從原始社會走進奴隸社會的單于。

匈奴在他的治理,逐漸形成了北方草原上的霸主,頭曼這個詞,在如今很多民族的語言裡也是代表著“萬”這個量詞,發音類似:“tuman”。在當初,大概就是指萬人之上的這麼一個概念,而單于並非是匈奴本身的叫法,發音類似:“tanrkot”,在近代民族的語言裡的意思是“天子”,直譯是上天所期待的。

所以說,頭曼單于,萬王之王?坐在營帳內,偽“萬王之王”正在與自己的勇士們商談要如何擊敗自己的敵人。

想起李牧這個敵人,頭曼單于就有些膽寒,當初他的父親率領軍隊攻打趙國,被李牧當頭一棒,逃回國內,沒多久就病死了,說起來,李牧還是頭曼的殺父之敵,可是頭曼本身對父親也沒有什麼好感,他認為自己的父親就是個無能的懦夫,李牧殺了他,自己才能早早的即位,自己甚至應該感謝李牧。

“單于,一直本分的敵人忽然發動進攻,這意味著上天的懲罰...肯定是因為我們怠慢了祭祀啊。懂得與上天交流的巫說:單于的兒子剛剛出生,就有敵人前來討伐我們,這代表著不祥,您可以殺了您今年出生的兒子來祭祀上天。”,懂得占卜的巫認真的對單于說道。

頭曼聽聞,不由得笑了起來,他搖著頭,笑著說道:“沒有想到,一個沒有長出牙齒的孩子,居然還能引發這樣的戰爭?我將您叫來,是為了商談如何擊敗我們的敵人,不是為了祭祀神靈,戰爭和祭祀雖然都很重要,可是要先戰爭,勝利之後才能祭祀,請您不要忘記這一點。”

“唉,您這個剛出生的兒子冒頓,遲早都會給您帶來禍患,這就是上天的告誡...”,巫搖著頭,嘆息著,卻沒有繼續勸說頭曼,頭曼看向了自己的幾個勇士,他認真的說道:“李牧是個強大的敵人,我們不能犯下老單于所犯下的大錯,我們要重視他,他剛剛離開城牆,來到草原,如今不能跟他強行交戰。”

“我們放棄如今的地盤,邊打邊退....”,頭曼剛開口,就有勇士憤怒的說道:“您怎麼能不戰而逃呢?難道李牧就這麼讓您害怕嗎?”

頭曼看都沒有看他一眼,繼續說道:“我們要消耗他們的糧食,要不斷的騷擾他們,讓他們沒有辦法休息,沒有時間來拉著他他們的駿馬去飲水,等到他們人困馬乏,失去糧食,準備返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趁機襲擊,將他們全部留在草原上,我很尊重李牧,故而我要將他的頭蓋骨取下來,做成酒樽,以此表達我最大的敬意。”

這還不是頭曼胡說八道,匈奴人與秦人也有共同點,他們都喜歡砍人頭,不同的是,秦人砍頭是為了軍功,而匈奴砍頭似乎是因為祭祀,他們不止砍敵人的頭,有些時候也會砍自己人的頭來祭祀。例如單于死了,他的妻就要被祭祀...而他們通常會將那些尊貴的頭顱留下來做成酒器,以表示自己的勇武和對對手的敬意。

這個習慣後來被諸多草原民族所繼承....

頭曼單于針對敵人的狀態,制定了邊打邊退的騷擾戰術。李牧想要勾引敵人的想法還沒有開始就破產了,當趙康和司馬尚帶著軍隊來到草原的時候,基本上所遇到的都是匈奴的小股軍隊,他們靠著自己的騎射本領,迅速襲擊,射上幾輪箭矢後就迅速逃離...趙康和司馬尚看著自己的步兵,緊咬著牙,卻是無能為力。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