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面山勢較高,有一片石壁光滑如削。石壁旁的高處有一泉眼,清泉終年不斷流淌而下。此泉水甚為奇特,觸手一片冰寒,沿山勢匯成溪流而下,數十丈外形成一碧水寒潭。潭水清澈見底,由於潭水過於冰寒,水面上的空氣中有一層淡淡的白霧籠罩。
就在這冰寒地潭水裡,卻能見到奇異地寒魚遊動。這個水潭在整片洞天的中央。方圓約有三十餘丈,正中心還有一座小島,或者說是露出水面的一塊巨石。此石通體淡青毫無雜色,就如一泓青鋒劍光,直徑約有七丈,上面有兩道筆直的裂縫交叉分佈,就似有人以劍氣將這塊巨石切成了整齊的四瓣。
在水潭的南面,建有長廊相接的一片連亭式地建築。這幾座亭閣就是舉行這次盛會地地方,而潭中地那塊巨石上是鬥劍的最佳場所,其餘眾人可以坐在亭中觀摩。
洗劍池地規模氣象當然遠不能與青漪三山相比,但在人世間也是相當難得的一處隱逸洞天,它容納不了一個大門派做為根基道場。卻是門中子弟清修試煉的好去處。這裡地氣靈秀,道場之外風光優美,宛若世外桃源。
以梅振衣的眼力,能看出這寒潭水以及水中地寒魚都可以入修行餌藥。尤其是寒潭水很適合淬鍊法寶飛劍。難怪青城與孤雲兩派同時發現後會爭奪這個地方,假如梅振衣沒有青漪三山為依託又沒有能力鑿建青漪三山那樣的廣大洞天,也會希望能尋找到這樣一片地方為清修福地。
世間修行各派來的高人很多,有生面孔也有不少老熟人。丹霞派長老寶鋒真人已飛昇仙界,如今在上古金仙廣成子桃源洞仙府中修行,丹霞派的道法是廣成子留於人間,而丹霞派供的祖師卻是黃帝軒轅氏。寶鋒長老飛昇仙界之後才清楚這些,然而廣成子卻命他不必告知丹霞派另祭。還是按千年以來地傳統繼續供奉祖師。
梅振衣見到了寶鋒真人,兩人閒聊時談到了這些,仙家妙語聲聞也只有他們與知焰才能聽明白。
龍虎山一派的當代掌門已是梅振衣的結義兄弟張修,張修此次帶了四位隨從來到洗劍池,其中就有嫡子張湛,他讓張湛上前給梅振衣磕頭叫世叔。離此地最近的修行世家是聽濤山莊,莊主宇文尉也帶著嫡子宇文隆參加盛會。丹霞派地掌門悟道與護法悟玄也來了,跟隨寶鋒真人。
積淵真人已將掌門之位傳給立巖。立巖也收到請帖帶著弟子前來。他曾與梅振衣有過一面之緣。在閒聊中梅振衣得知,世間修行門派自古以來的習慣。一般門中長輩在苦海劫到來之前,都會立掌門弟子或者乾脆將掌門之位傳於弟子,然後隱居清修極少現身打理宗門事務,有很多人去了崑崙仙境,積淵真人如今也飛昇去崑崙仙境了。
這倒不是什麼約定俗成之規,而是一個傳統習慣,道法已經傳下,自己的修為已到飛天知常的境界,一般而言去崑崙仙境那樣的廣袤洞天清修,以求歷苦海成地仙是最佳選擇,然後再求修至世間法的盡頭成就仙道。在這種階段,修士確實已無心牽涉紅塵俗務,待到苦海一來也無法打理宗門事務。
就算不去崑崙仙境的前輩高人,諸如丹霞派的寶鋒長老,也是立悟道為掌門,他自己在丹霞峰中清修直至飛昇成仙。
梅振衣地情況十分特殊,他是先歷苦海成地仙,然後再開創三十六洞天傳承,而且人力、物力、財力、福緣、仙緣一時鼎盛,鑿建了青漪三山那樣規模宏大的仙家洞天,在他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複製的。
梅振衣的身份並不是一派掌門,嚴格說起來是一位散修,成仙之後仍是一位散仙。雖然青漪三山的傳承規模不亞於世間任何一個大派,但尚未正式確立宗門道統,萬事俱備只待開宗立派。梅振衣也在打算選個合適的時機,讓劉海出面建立宗門,並向世間修行界宣佈。
人世間近百年來飛昇成仙者不過十數人,今日洗劍池中就來了三位,自然堪稱仙家盛事。排座位的時候三位仙人當然座在主席,正中的主位誰坐?眾人一致推選知焰。梅振衣笑著對道侶說:“你才是洗劍池之會地風雲人物,我也是沾道侶地光。你就坐在正中間吧。”
洗劍池的聚會一連七天,各派高人之間地交流印證不必多述,其中最精彩的當然是晚輩弟子的鬥劍。青城劍派的雲飄渺、孤雲川的水無痕、龍虎山的張湛、聽濤山莊的宇文隆、東華門弟子宣啟、丹霞派弟子九晴等紛紛下場演法切磋。
最後的結果是梅振衣弟子胡春奪得第一,壓軸決戰在胡春與雲飄渺之間進行,雲飄渺自從服用紫石芝並在青漪三山中閉關,又得到了張妖王地指點,修為一時大進,一路獲勝最後遭遇胡春。他的那把沉銀劍已被張妖王修復了。
青漪三山的眾位大弟子當然不缺法寶,但胡春是最特別的一個,剛開始梅振衣只是讓他以隔空之力去砍柴,後來又給了一片龍鱗讓他去山中鑿石,並未另賜隨身法寶。胡春平時在山中與同門演法,都是隨手借用旁觀者的法器,很有觸類旁通變化自如的天賦。
十妖王中有九位用的法器都是分水刺,胡龍騰等四位水妖也有與分水刺相仿的法寶。胡春用地很順手,見宇文世家弟子宇文隆的法器是一支碧波分水刺,最後一戰就借來用了。他以借來的分水刺施展神宵天雷術,破了雲飄渺的裂刃飛虹術,贏得滿堂喝彩。尤其是宇文隆和雲飄渺這兩位。對胡春更是佩服不已。
法會的最後一天是全體地飲宴,特備的酒是蕪州梅家所產的老春黃,劉海事先以靈藥調配了一番,使此酒更為醇美。早在洗劍池聚會之前就由胡春與元充帶著晚輩弟子運來。在酒席上有人提議,眾弟子鬥劍固然精彩,但還沒有見識到前輩仙人的手段,請在場地三位仙家出手演法,點化在場眾人。
寶鋒真人推辭道:“世間法不過出神入化,在人間施展的手段,無非修為更深而已。”
四季書的師父,青城劍派太上掌門晚談亭卻搖頭道:“這裡的眾人。大多連出神入化的修為都沒有,幾位仙家就推一人為代表,展示一番世間法的極致玄妙手段。”
寶鋒與知焰皆不願出手,梅振衣不欲讓眾人失望,點頭答應由他演法。眾高人攜晚輩都目不轉睛的看著中央亭閣上的梅振衣,只見正一真人拔出髮簪離開座位走到臨水憑欄處。一手端杯,另一手持髮簪遙指水面虛劃,口中吟誦了一首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