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無可避,只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張非凡對記者說:“譚張的武俠,推陳出新,給武俠整體上注入了一股新風氣,這是可喜可賀的事,現在我們不用擔心,武俠後繼無人了。”
李鐵臂則說:“《小李飛刀》的特質很出色,期待譚張能將後面的故事寫好,這會成為一部具有廣泛流傳度的。”
對比兩位武俠名家,不痛不癢、遮遮掩掩的評論。
大陸新生代武俠作家,就要直接多了。
美女作家滄月,已經從武俠轉戰奇幻,一次記者採訪她,說到張譚,她表示:“譚張是我的寫作啟蒙導師,當年因為譚張杯武俠大賽,將我拉到了寫作這條路上。最近手捧《小李飛刀》上冊,來回翻閱,只覺如詩如歌,如夢一場,又如醉一場。”
另一位美女作家步非煙,在自己的薪浪部落格上發表了《小李飛刀》觀後感,大為推崇:“以前以為譚張善寫故事,講家國天下,實現理想抱負。現在發現譚張寫人心不遑多讓,剖析世情,洞悉人性。”
號稱大陸武俠第二人,譚張之下唯一椴的小椴,為自己的新書《被雪》做宣傳,回答記者提問他關於譚張的評價,稱:“我算是大陸很早一批寫武俠的人,與譚張同一期,但這幾年跟在張譚身後,越發難望項背。”
……
外界因為《小李飛刀》而喧囂不已,張譚本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感受。
他早已經習慣了這些讚譽,而且也有自知之明,讚譽的很大部分,是屬於上一輩子的金庸、古龍、溫瑞安這些武俠大家。
明白這一點,張譚在笑納了大家對他的吹捧之後,並未因此而飄飄然。
寫作累了幾個月,他想放鬆一下頭腦,拍點片子去。
作為勵志當導演的導演系學生,別的同學都在忙著提著攝影機,四處拍攝作品練手,唯有他甚少拍片子。
這是有原因的。
一個自然是他時間不夠寬裕,微.博在籌備,在創作,戀愛也在享受,偶爾還得參與影視、歌曲創作。
再一個就是張譚覺得,導演不是拍片子越多、就越能增加才華的職業。導演經驗增長的是對劇組協調指揮的熟練,是對畫面完成度的提升,而不是執導作品的才華。很多導演第一部作品,很可能是巔峰,往後越拍越爛。
當然,張譚不缺好的作品去創作,腦子裡記著蠻多的好片子,等著他一一挖掘。他缺乏的就是掌握劇組的能力,完成畫面的能力,可這些能力,並不是在校園裡小打小鬧就能積累的。
他要拍就不要太寒酸,不能拿個DV拿盞燈就去拍了。
現在《小李飛刀》大獲好評,一切從容。
正好搞點大場面玩玩。
“拍點什麼呢?現在就拉扯一個大劇組去拍電影,明顯不現實……還是按照以前的想法,整點廣告大片,給微.博做做宣傳吧。微.博已經燒了大幾百萬人民幣,現在正在內測,不日就要公測上線。”
“是時候走一波宣傳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