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只有內地影視公司有這個財力吃掉,香巷影視公司怕是無緣。
現在想一想,徐文光就覺得挺後悔的,沒有早點出手。就衝著今天這場交流會上,張譚的表現,徐文光也知道,張譚的,絕對是很有意思。
徐文光喜歡拍武俠,自然扼腕嘆息。
不過交流會還在進行,他也沒繼續多想,跟張譚聊得時間足夠長了,下面該進行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張譚已經回到觀眾席。
與徐文光的一場坐而論道,讓他受益匪淺。
他正在學習如何做好一名導演,然而導演這個職業,不是靠從書本上能學到的。面對面與真正的大導演交流,聽大導演談論自己的導演體會,這無疑讓張譚,能夠更加明白,何為導演。
交流會結束後,準備點映播放《六把劍》,而徐文光就提前離開了。他還得去忙別的應酬。
臨走之前,徐文光再次找到張譚,與張譚交換了手機號碼,並且說:“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夠一起合作,或者交流,你的很多想法,對我都有很大的啟發。”
“我也希望能跟徐導交流合作,多學學導演的經驗。”
“你很有想法,我相信你以後做導演,一定會很出色。”
……
日子繼續過。
在北亰大學生電影節落幕之前,張譚終於把《小李飛刀》寫完了。
五十萬字,寫了四個多月。
效率實在底下。
不過終於是寫完了,張譚終於不用再去研究怎麼寫好古龍的了。即便是香帥楚留香,四條眉毛的陸小鳳,以及紫禁之巔西門吹雪與葉孤城的決戰,他也不會再寫。或許以後有閒心雅緻,會寫一寫,至少現在不會了。
太累,太折磨人。
古龍一代大才,可惜與張譚風格不合,強行按照古龍的風格來,張譚寫著費神,強行按照張譚的風格來,味道不對。
張譚當初勵志,要成為武俠之集大成者,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就是這麼骨感。
“至少,我也是為古龍的風光,做出了一點成果,能讓這個世界的人,見識見識李尋歡的非凡魅力。”
《小李飛刀》成書後,第一時間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給拿走了書稿。
這本書並沒有交給安微文藝出版社出版,原因很簡單,三聯書店下了血本,給了超過其它出版社的版稅分成,幾乎是把收入大頭都給了張譚。
現在廬州工作室已經是一家專業的版權運作公司,張譚不怎麼幹涉公司的運作,所以一切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商言商,張譚的是搖錢樹,想要種這棵樹,自然得花大本錢,這一次三聯書店花了大本錢。
不過說實話,《小李飛刀》的銷量,張譚並不敢保證。
古龍無疑是能與金庸並論的武俠大家,但張譚版的《小李飛刀》,究竟能否達到古龍版的高度,為未可知。
一切拭目以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