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這些獵寶人平日裡的工作還真不是那麼瞭解。
柳憐的做法就是透過購買和撿漏來獲取中國古董,然後送回國內去。
她這是因為有國家的專項資金,所以錢的方面不用發愁。
可是美國這些獵寶人為私人博物館服務的話,應該不可能有專項資金吧。
難道是偷盜?
想到這裡,他忽然間明白了劉慶為什麼要提到這些私人博物館了,看起來這裡頭真得是有很深的聯絡啊。
“博物館要盈利,這個老同學你應該最清楚吧,畢竟你自己就有博物館。”
“嗯,我的神羅博物館主要是靠門票盈利的,收入還不錯,雖然進賬不多,但最起碼能夠維持神羅博物館的正常運營。”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
“美國的博物館也收門票,但是你要知道,他們大部分在門票上是得不到太多收益的,因此就需要考慮到一個生存的問題。”
劉慶說道。
“這個我也聽說過,美國的這些博物館定期會進行私拍,將博物館裡的一些東西拍賣出去,然後賺取運營資金,並且盈利。”
張天元既然是搞收藏的,對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會陌生。
博物館拍賣東西並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這個在中國可能很少見,畢竟都有專項資金補助。
但在美國,其實是非常常見的。
美國的大部分博物館,為了生存甚至盈利,每年都會舉行定期拍賣,和國內那些只進不出的博物館不一樣,這裡的大部分博物館裡面的大部分藏,都是可流通範圍的。
基本每年這些博物館,都會淘汰一些藏,更換成新的藏,以吸引遊客和愛好者們花錢入場來觀看。
有時候他們會和其他的博物館置換。或者是定期的互換展到對方的場地上展出,有的時候,他們乾脆就會選擇拍賣掉一部分藏,來維持博物館的運營。
有的時候這個頻率會是一年或者兩年。
而有的時候,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人花錢買票進來觀看,他們更換館內藏的頻率,會更快,基本個月到一年就會一換。
尤其是對那些大博物館而言。
除了一些鎮館之寶之外,其他的一些中低端的古董,幾乎都是可以允許流通的。
甚至每年他們還會專門在自己的館內,組織拍賣。
然後用拍賣得來的錢,去購買新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