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劉金寶的資訊沒找到。
關於地宮主人為何逃走的資訊也沒找到。
他倒是看到了一些被別人當成垃圾,在他眼裡卻極為值錢的東西。
瓦當!
而且竟然是戰國時期的瓦當!
瓦當即筒瓦之首,有半圓和圓形兩種,有的瓦當造有“瓦”、“當”字樣,故此得名。
其作用為庇護屋簷,擋板瓦間隙,也可為裝飾之用。
關於瓦當的種類,一般可分為圓形和半圓形兩大類。其起源與發展歷史十分悠久,據田野考古發掘資料證實,瓦當的起源最早應追溯到西周時期,當時的瓦當僅處於初期階段,形制、製作都比較簡單。
形狀多為半圓型,素面。
背面或正面帶有用以固定位置的瓦釘或瓦環。
當時的製作方法是:先制圓形的陶坯,然後劈開坯筒,入窯燒造。
四剖或六剖為板瓦,對剖為筒瓦,故“瓦解”一詞源於此。
戰國時期瓦當,式樣繁多,地域特點明顯。
各國燒造和使用的瓦當圖案也有所不同,五彩繽紛、琳琅滿目。
如韓國、趙國主素面瓦當和變形雲紋瓦當;燕國主要為饕餮紋瓦當,齊國則流行一種樹木紋飾為主題的半瓦當。
瓦當的發展和其他藝術一樣,也是一定社會經濟觀念形態的反映,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建築藝術欣賞要求的提高,是一個從低階到高階,粗糙到精緻,簡單到複雜的發展過程。
戰國樹木雙禽捲雲紋半瓦當:泥質,呈青灰色,質硬。
當面紋飾為模製,當面與筒瓦相連線處有手捏、抹平的痕跡。
筒瓦內側較光滑,外側佈滿斜繩紋。
當面飾雙弦紋,紋飾中間為一樹木,在樹木兩側各飾有捲雲紋,捲雲紋上下飾有兩個乳丁,樹木下飾有兩隻曲頸水禽,水禽造型惟妙惟肖。
戰國樹木捲雲紋瓦當:僅殘存下半部分,泥質灰胎,當面飾有四條弦紋,紋飾中間為一樹木,在樹木兩側各飾有一卷雲紋及乳丁,上下圖案應該對稱。
戰國樹木雙騎紋半瓦當:泥質灰胎,呈青灰色,質地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