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六七一章 宋代粉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六七一章 宋代粉盒 (2 / 2)

這第一件東西,就把張天元的眼睛給抓住了。

“諸位瞧好了,這可是北宋越窯摩羯紋粉盒。”

主持人笑著說道:“五代至北宋早中期的越窯瓷器胎質普遍細膩,呈淺灰色。

釉色呈現更多的青綠,正是印證了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詩意妙境。

2011年鎮江京口區苗家灣‘京峴家園’搶救性考古發掘中,在一座已被破壞、早年曾遭盜掘的長方形磚室墓中,出土了一件越窯摩羯紋青釉粉盒。

而我手裡的,就是這件東西。

該粉盒口徑13.3厘米,高4.6厘米,底徑10.7厘米,形制為子母口圓形,分底、蓋兩部分;腹較淺,高圈足,圈足外撇;

蓋面刻劃摩羯戲珠紋,整個圖案佈局合理,紋飾細膩傳神;

胎青灰,胎質堅實;

通體施青綠釉,釉色泛青、瑩潤,為同期越窯中之精品。

該品起拍價為一萬美金,現在可以競拍了,每次加價不得低於一千美金。”

主持人把那東西簡單介紹了一下之後,就可等著眾人出價了。

張天元並未著急,他仔細盯上臺上的東西觀察著。

此件粉盒應該屬於越窯同類產品中製作精良的一類。

底腹部有一圈長條形泥條支釘間隔墊燒痕跡。

從公開的考古和館藏資料來看,江浙博物館藏有相類似的五代越窯摩羯紋粉盒。

兩者相比,這件出土的粉盒釉色更為青綠,其釉色展現出的湖綠光影與淺刻的摩羯戲珠紋相得益彰。

五代到北宋早期越窯生產的粉盒,釉色由早期的青中帶黃,逐漸變為青綠,代表著越窯生產的最高水準。

據墓葬中同土的一枚“天禧通寶”銅錢推測,粉盒的生產年代更可能為北宋早期。

然而這明明是國內出土的物件,怎麼會到這裡呢?

莫非是贗品?

張天元產生了懷疑,自然其餘人也都有些疑慮,所以一時間,出價的人並不多。

從一萬美金出到了一萬五千,就遲遲沒有人再出更高的價錢了。

這個時候,主持人拿出了自己的本事,笑著說道:“相比大家都知道,從唐代開始,各種材質的粉盒被廣泛使用。

越窯生產的瓷質粉盒因其釉色玄美,自然也深得百姓喜愛。

五代時期越窯所在的吳越國,較少戰事,越窯的瓷業生產繼續發展,產品質量仍獨步天下。

器物造型釉色、裝飾及裝燒工藝等方面繼承唐代風格,器型趨於繁多而變化,胎壁普遍減薄,造型變得輕巧優美,折射出以釉色和造型取勝的時代風尚。

北宋早期,越窯從單色素面,逐漸學習耀州窯的刻畫裝飾,開始盛行劃花裝飾。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