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 (2 / 2)

“現在,即使能尋找到適合制湖筆的羊毛,羊毛質量也大不如前。再加上制毛筆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江浙地區的經濟大環境!”

難怪湖筆街上,雖然筆莊林立,但是很多筆莊只有個空殼。

偌大的湖筆一條街,除了舉辦湖筆節時能熱鬧幾天,平時幾乎都見不到人,很多筆莊都不再從事湖筆生產,甚至直接從西江進賢進貨。

“如果這樣的趨勢一直髮展下去,湖城在不久的將來,將可能讓出一千多年來中國毛筆業中心的位置!”

章小華說到湖筆,語氣中有不盡的感傷。

自己十五年前,為了做最好的筆工,背井離鄉來到湖城。

沒想到,十五年後,自己成為湖筆界的“頂尖高手”後,湖筆作為一個行業將面臨黃昏。

從湖筆街出來之後,張天元見到了休息得差不多的劉昌明。

這位老人又帶他去了蒙公祠,這座因種種原因被毀掉的小廟今天被以數倍的規模重建於鎮東。

這座顏色鮮豔的小廟裡面除了供奉著蒙恬及其夫人的嶄新雕塑外,見不到太多的煙火味。

倒是蒙公祠旁的一座紅牆綠瓦的古廟引起了張天元更大的興趣。

走近一看,原來古廟喚作“永欣寺”,透過門口的介紹,這才知道這座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曾是善璉鎮的地標性建築之一。

永欣寺裡面介紹最多的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禪師。

果不其然,又是一位跟湖筆息息相關的人物。

除了有關蒙恬的傳說,目前能夠查到善璉最早的關於湖筆及書法的文字記錄,正是與智永禪師相關——在唐代何延之的《蘭亭記》中有載,智永禪師“常居永欣寺閣上臨書……凡三十年於閣上臨得《真草千文》。”

劉昌明和永欣寺的監寺在廟門口小聲地談話,張天元一邊聽著他們瑣碎的交談聲,一邊慢慢地閱讀有關智永禪師的史料,不知不覺來到了大雄寶殿的後面。

臺階上滿是青苔的痕跡,一棵矮小的菩提樹側身迎人。

於是,張天元就坐在臺階上,樹蔭下,傾聽者寺院裡偶爾傳來的木魚的敲擊聲,沉浸在關於湖筆的遐想之中。

那種感覺實在是令人難忘。

湖筆自古為文房四寶之首,發源於湖城市善璉鎮,古鎮制筆的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

善璉出名筆,據明《弘治湖城府志》記載:“湖城出筆,工遍海內,制筆者皆湖人,其地名善璉村。村有含山,山顛浮屠,其卓如筆。”

湖筆選料精細,製作精湛,具有“尖、齊、圓、健”四大特色,依據所選材料可分為羊毫、紫毫、狼毫、兼毫四大類,共280多個品種,以羊毫最具代表性。

一支湖筆製作完成需要經過120多道工序,“玉蘭蕊”、“蘭亭散”、“右軍書法”、“翠亨春”等高檔湖筆品牌,深受古今書畫愛好者推崇。

即便是過去很長時間了,張天元對於這段經歷依然是記憶猶新。吞精百發女優也失敗!上原亞衣挑戰...!!微信公眾:meinvgan123&nbsp長按三秒複製你懂我也懂!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