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收了錢,將東西給了張天元,然後就拿出了自己懷裡一直抱著的那個玩意兒。
“這東西本來是打算賣給市長先生,小先生心誠,就賣給您吧。”
說著話,他就將東西放到了桌上。
這是一隻膽瓶。
膽瓶,瓶類器物的一種造型,因器型如懸膽而得名。
直口,細長頸,削肩,肩以下漸碩,腹下部豐滿。
為花器,始燒於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於宋代,由於膽瓶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凡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經典。
膽瓶圓腹底厚、頸長口小、簡潔流暢、穩定挺拔,特別適合於清供單枝長莖花草,而臥薪嚐膽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遠的文化底蘊。
膽瓶高雅脫俗的聯想,養心勵志的寓意贏得文人共識,也使其獨具了經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早在宋代,膽瓶就被引人佛堂齋室,成為清淨之地超凡脫俗的靈物;
元代失意文人以野遊冥想為樂,膽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
明代士大夫階層日益壯大,膽瓶寓意被功利所異化,變成達官新貴們顯示高雅興趣及身份的標誌;
清代社會變革加快,商品經濟發展,膽瓶被描金繪彩、附耳加環,淪落為世俗享樂的玩物。
膽瓶不但為文人所喜愛,同時也為僧侶信徒所看重。
外傳佛教活動裡線條柔媚的淨水瓶,在與中華文化的同化中,漸變為造型古樸的膽瓶,成為禮佛場景中的經典器物。
膽瓶那千年不變的鼓腹裡,承載的並非只是清水、空氣與虛無,實則是沉甸甸的歷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諧的價值觀念。
從初創於商代、到真正創制於東漢時期的中國瓷器,是中國人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貢獻。
唐代瓷器的製作技術和藝術創作已達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業蓬勃發展,名窯湧現;明清時代從製坯、裝飾、施釉到燒成,技術上又都超過前代。
我國的陶瓷業至今仍興盛不衰,質高形美,其中比較著名的陶瓷產區有西江景德鎮、湘南醴陵、廣省石灣和楓溪、蘇江宜興、北河唐城和東山等。
膽瓶由於造型典雅優美,給人超煩脫俗的無限情趣,為當時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秦源鏤空膽瓶整體運用鏤空工藝刻以蔓草。“鏤分天地,通透斂日月之光,其品,其意天之佳合。”
佈局錯落有致,極賦動感。
蔓草連綿不斷,由卷而舒,給人無限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