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暗下決心賭一賭,拿下。
鏟子猶豫再三,擱不住大家都勸,也沒了主意,後來竟然同意了。
張天元的預感,銀瓶是好物件,絕不想出意外,怕半路殺出程咬金,張天元直接開口讓展飛支付了一千六百塊錢,這東西就算是交割完畢了。
旁邊那位收藏專家不由唏噓道:“年輕人,剛開始玩收藏吧?”
“怎麼了?”
張天元問道。
“那東西不值錢的,買回去也真只能拿去讓小孩玩,對了,我姓詹,這一次來富城是要參加一個古玩交流會,如果有機會的話,可以跟我聊聊,這是我的名片。”
這位姓詹的專家取出了一張名片遞給了張天元,然後將那些翡翠物件全都給買了。
那些東西在張天元看來,才是真正的料貨,只是他不好說出來,不然對方肯定說他年紀輕輕就喜歡瞎胡說了。
沒等離開老熟人的攤位,張天元就將這東西拍了照片,然後發給了李明光和藍鳳凰。
讓他們幫忙查閱一下,這銀瓶到底是什麼。
他的記憶力雖然好,可畢竟時間有限,絕對不可能將任何東西都看過的。
而網上搜尋也沒有那麼大的資訊量,更不專業,倒是李明光和藍鳳凰那邊,應該資料比較齊全。
過了一會兒,兩人都發過來了資料。
他們透過查詢資料得知,故宮博物院有一套四聯銀瓶,很漂亮,造型跟張天元買的完全一樣,字也完全一樣;
據介紹銀瓶為御醫專用,不過故宮的品相更好,銀光閃亮,而且蓋子齊全。
在民間淘到的東西,當然跟故宮的沒法比品相,不過他買的也是完品,只是蓋子不知所蹤。
最難得的是,他的這個四聯銀瓶一面字,三面滿工,而故宮的僅一面字,一面工,其檔次當然不一樣,從這一點來講,他的四聯銀瓶又優於故宮的。
確定了利好的訊息,他的信心更足,仔細研究之下,那串珠子確實不是料的,它比料分量輕,光澤柔和,而且滿布不起眼的小裂,用卡尺量,並不完全滾圓,只是視覺上分辨不出。
眼孔中有明顯磨損,顯然不如玻璃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