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急忙說道。
張天元搖了搖頭道:“我不管這東西是不是和珅戴過的,只要他是現代以前的翡翠扳指,哪怕是民國的,我都會買,但如果是贗品,就不要怪我不幫你了。”
“那當然。”
張天元開啟了盒子,裡面躺著一隻翠綠的扳指,光看這顏色,就讓他不由眼前一亮。
別的不說,這顏色倒是真正漂亮。
扳指這個東西,現代幾乎已經絕跡,不過在滿清乃至民國,還是非常流行的。
拉弓時佩帶扳指,藉以保護手指並可減少手指運動量。
清代以民族軍事力量奪取天下,射箭作為冷兵器時代重要的個人軍事技能受到極大重視,因此清朝軍事力量的核心武裝——八旗——對此物甚為重視,幾乎人手一枚,因而成習。
初時因重實用,大小扳指皆選韌澀材質製作,寬窄肥瘦不一,因人而異,以便套帶。
入關以後,舉天下以奉養八旗,不勞而獲,待遇優厚,八旗風氣日漸奢靡,扳指這種軍事器械漸漸成為一種極為時髦的飾品,八旗子弟爭相以貴重材質製作扳指,相互攀比炫耀。
最終,形成了上自皇帝與王公大臣,下至滿蒙各旗子弟,以及附庸風雅的富商巨賈,雖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的風氣。
軍事所用的扳指,現今俗稱武扳指,皆由駝鹿角製作,在夏季手出汗的時候,駝鹿角中的角質蛋白會由汗液析出,扳指內壁產生粘性,均勻的血線可以增加透氣性,久戴並無穢臭之氣。
滿族人入關後,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
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其色渾澄不一且花斑各異,碧綠而清澈如水者價值連城,非貴胄而不敢輕易佩帶。
以其大小厚薄論,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於外壁精鑄詩句或花紋。
張天元注意到,這個翡翠扳指屬於文扳指。
雖然文扳指因為外壁精鑄詩句或者花紋,對翡翠本身會有一定的破壞。
但這是古玩,當然意義就不一樣了。
上面有一首詩——
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光隨意滿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