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粗蹄大,大多是半蹄狀,整個軀體顯得較肥壯。但其身體與長角相比,常有頭重腳輕的感覺。
穿孔也多在頸部、臀部。
商代玉鹿造型簡單,以片狀居多,圓雕較少。
最大的長8厘米左右,一般在3~4厘米,常呈短腿直立回首狀。
琢玉工匠刻意突出鹿角、耳以及眼睛,其他部位則一帶而過,僅具其形。
鹿角有幾種,一種沒有角,一種為枝杈形角,另有一種是雙角對分,或對稱或不對稱。
眼睛可分為小圓眼、臣字眼、菱形眼、橄欖形眼等,而且大都是由陰線刻劃而成。
軀體上多無紋飾,有的只有幾條陰刻線作為分界線,把軀體和四肢分開。
穿孔多在頸部、臀部,可供佩戴。
其中一件商代晚期玉鹿,長3.5厘米,寬2.7厘米,厚0.57厘米。
青白色,鹿作回首狀,口微張,雙耳後展;四腿前屈作臥狀,前足有斜向孔,無尾。
另外還有一件商代玉鹿,高5.4厘米,寬4.3厘米,厚0.5厘米。
兩面平雕,紋飾相同。
兩角枝杈突出,作回首狀,翹首圓眼,上下頜、鼻、嘴分明;頸間有渦紋,圓臀小尾,後腿略彎。
頸間有一穿孔。兼具寫實、誇張之美。
其餘兩件則是西周時期的玉鹿。
其中一件通高4.7厘米,寬4厘米,厚0.1~0.4厘米。
青玉,淺冰青色,因區域性受沁有灰褐色和灰白色斑塊和斑點。
鹿呈站立狀,頭上仰,鹿角似耙狀。無穿。
另外一件長4厘米,寬3.4厘米,厚0.7厘米。
綠色,區域性沁色較重。
鹿首無角,臥地回首。造型有動感,飾紋較繁複。
就連張天元也不得不承認,自己今天來找戴安娜真得是賺到了,而且是賺翻了。
不說那六十四件瓷器用過的瓷器。
只說這四件玉鹿。
單純從玉雕的藝術水準上而言,都已經絕對是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