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專門把中國與中國文化作為主要研究物件的圖書館兼研究所,1948年起成為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分館。
東洋文庫的前身是英國人莫里遜創立的莫里遜文庫。
莫里遜於1897年以倫敦《泰晤士報》通訊員身份來華,後任北洋軍閥政府的英國顧問。
此人從1897年到1917年的二十年間,在中國收集圖書文獻二萬四千餘冊,地圖畫卷一千餘份。
而這些東西里頭,就有他在庚子事變中得來的五冊《永樂大典》。
不僅如此,東洋文庫為了得到更多的《永樂大典》,透過掠奪、低價收購等方式,強行從國內獲取過將近50冊的《永樂大典》,還有一些是火燒圓明園後的殘本。
除了小日本之外,包括英國等西歐國家,在當年那場浩劫之中從中國掠奪走的東西可是一點都不少啊。
如今現場出現了五十多本《永樂大典》,或許很多商人對此並不感興趣,但是張天元卻知道這些東西的意義何在。
所以他以六百萬的價錢,將這五十多本書收入囊中。
因為競拍到的東西太多,怕出事兒,他直接聯絡了神羅博物館的人過來。
那邊有專門的押送隊,就跟押鈔車差不多,比押鈔車還要安全,他在拍下這些東西之後,就直接被轉送到神羅博物館那邊去了。
到現在為止,現場的這些人才漸漸真正猜出了他的身份。
不過這個時候已經沒關係了,猜出來了反而更好,因為有些人會給他面子,放棄參與競拍,這樣的話,價錢反而會更低一些。
《永樂大典》之後,居然是兩百塊完整的甲骨片。
甲骨文碎片當初張天元也從英國帶回來不少,不過流失海外的依然很多。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不得不說,哪兒都有小日本的事兒。
這些甲骨文碎片倒是很少有人拍,張天元只花了五萬塊就全部拿下了。
甲骨文碎片之後,是一批敦煌遺書。
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
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
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
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