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頂點小說> 第三四五九章 賭徒邏輯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四五九章 賭徒邏輯 (2 / 2)

回京前,楊懷仁那位專家朋友跟那位北河的企業家說了兩句話,第一句:“這麼好的房子擱這些瓶瓶罐罐多可惜,租出去一年怎麼也能賺十幾萬。”

主人連聲說:“值值值,能藏到這些國寶是我的緣分啊!再說嘍,我這一屋子東西怎麼也值幾十個億吧?”

專家接著又說了第二句話:“東西再好,有人認才行啊!買了這麼多東西足夠了,你就別再買了,空出錢來把生意做得更大吧!”

可主人對此全然不在意,引經據典說:“現在生意難做,利潤越來越低,美國人做過統計,做藝術品收藏的投資回報率是25%,遠遠超過房地產的回報,風險嘛要比股市低得多!”

“可是人家不認你這些東西也賣不出去呵!”楊懷仁實在忍不住插話說。

那傢伙不屑一顧地瞥了我一眼:“常人怎麼會認得這些國寶,專家認得就行!”

怎麼辦?人中邪了,你救他他罵娘!

“嗨,我說,這傢伙的東西怎麼越看越不靠譜呵?”路上,楊懷仁向那教授說明了自己的觀點。

“沒錯,幾乎全假,一千多件東西,真品不上十件!”

“那你為什麼不實話實說?”

“真實話實說不就要了他的命嗎?連房子一個億的投資呵!擱誰誰受不了。再說就算我不認他還會去找別人,別人再不認他再找別人,最後指定能找到一個認的人,我好歹還暗示他別買了,換上個火上澆油的,那他還不再買一屋子東西?”

誰說不是呢?

凡是搞過收藏的人,誰都難免會“打眼”買到過假貨,可即便人家把話挑明瞭,告訴他買回的是贗品,不少人還會找幾本書翻一翻,按照書裡的“要點”反覆對照,一直找出買對了的理由為止。

說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這德行。

其實誰不知道,那些古玩造假者全都是照一些專家著作裡的文字和圖片“按圖造驥”。

還有一種買錯不認錯的人不光是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他們把手裡錯買的贗品說得比真品還真,目的只有一個:為贗品找到下一家買主,嫁禍於人。

這就是現代版的神話王國潘家園,它有著講不完的故事、淘不盡的寶貝,儘管這些故事中的小人物大多都有著與“成化寶貝”大同小異的悲劇型結局,儘管象“國寶莊園”的主人那般陷入噩夢不知醒的中產階級不斷公演自殺性的賭博遊戲,但潘家園仍舊像一塊具有魔力的磁鐵,牢牢地吸引著一批又一批慕財淘寶者的心。

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後面的人緊緊跟上來,前赴後繼,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

猶如當初“成化寶貝”寫的一首詩:“即便它是一片沙灘,我也要在沙海里淘金;就算它是一個陷阱,我也要絕處逢生;哪怕它是一個無底深淵,我一定叫它芝麻開門!”

這也是潘家園大多數淘寶者的邏輯,一個極其非理性、極具欺騙性的賭徒邏輯。

正是在這個邏輯的鼓動下,那些荒誕不經的故事還在口口相傳、呈幾何數字複製上演,並且早已衝破了潘家園短淺的圍牆,洪水猛獸般地流散,瘟疫般地蔓延....。

更為可怕的是,這個邏輯的炮製者不是一個或一群人,而是一個時代、一批強有力的準國家機器。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