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個人的稱呼,差點讓張天元噴飯。
這傢伙居然被叫做“雞老闆”。
雞老闆來自農村,頭頂高粱花子,雖不再是純正的農民,卻是純正的鏟子。
也正因為他不可替代的鏟子地位,才是名符其實的“鏟子老闆”,才成就了他的“壺王”地位。
說到純正的鏟子,有的朋友或許不明白。
鏟子不是專指在農村拐彎抹角的衚衕裡鑽來鑽去,蒐羅古董的那些人嗎?
所謂純正不外乎專職鏟貨吧!
問題出來了,既然是專職鏟貨,那他的身影一定長期出沒在農村,怎麼有工夫到美國來開店呢?
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難道他會孫悟空的分身法?
他肯定不會孫悟空的分身法,你看土裡土氣的那個樣,除了帶點笨拙的狡詐帶點商人氣以外,說他是剛走出田間的農民,沒人不相信。
這樣的貨色如果作者膽敢說他有法術,那純粹是自討苦吃,一定被朋友們謾罵為挑戰人類的智商底線,完全不冤枉。
可是既然他是純正的鏟子開店,其中定有根由,張天元也是聽了溫蒂的解釋之後才明白過來的。
在古玩市場開店,不像其他行業,需要天天守在店鋪裡。
為啥呢?
還跟古玩行的職業性質有關。
大家都知道,古玩行的貨都是一件一件淘來的,在出門淘貨以前,誰都不知淘到啥樣貨色,也不知淘到淘不到,一句話就是:貨源不穩定,有許多偶然性。
既然上貨這樣難,那麼淘貨就成了古玩商最重要的工作,而銷售相對要放後一步。
所以古玩行的開店不是天天守在店內,而是多數時間跑在店外,只有確定的趕集日子,四面八方的同好們才聚集起來,互相交流購買。
這樣看來鏟子是完全可以開店的。
甚至就算來美國幾天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