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件是清早期吳之璠的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
在竹雕中以人物稱絕的要數吳之藩,他的藝術特色如龍門造像般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他的作品只有細品才能感受,他的代表作是寒山拾得、劉海戲金叉、二橋並讀等。
尤其是藏於上浦博物館的“竹雕二喬並讀圖筆筒“。
二人並坐榻上,一人翻書、一人執扇,纖纖玉手,靈動曼妙。
兩人相對,眉宇、神情親暱若語。
其衣紋如水流動、髮絲根根分明。
最為引人之處在於面部的處理,眼部簡潔一二刀,便顯出嫣然之態,而面部圓潤中不乏瑩笑的微妙變化。
而旁邊的花尊、牡丹、書冊、硯臺等變增添了整個畫面的古意。
看到這裡,張天元愈發覺得不對了。
大東亞博物館展示出來的三件竹雕筆筒,其中一件是故宮博物院的,另外兩件則是上浦博物館的。
這裡頭莫非真有什麼貓膩不成?
一個讓張天元有些不安的想法突然產生。
難道這大東亞博物館,真得已經將手伸向了國內的那些大型博物館了嗎?
他繼續朝下看去。
幾乎每一次主持人介紹玩一個筆筒,都會引起臺下一片驚呼之聲,所有人都為之震驚。
接下來這一件,則是清雍正七年顧鈺的竹雕迎駕圖筆筒。
跟中國藏友聯合會的那件相比,這個則更加出色,價格只怕十倍於那件。
竹雕之中最為精工細緻的要數顧宗玉,而這件故宮所藏“竹雕迎駕圖筆筒“。
每一個人物動態神情、山石轉折、溪流湧動,都精細到極致。
又是故宮博物院的!
張天元不由眉頭緊鎖起來。
他覺得這個事兒極不正常,必須得想辦法搞清楚了。
作為一個一直都熱心於將國外的中國古董帶回國內的人,這種事兒顯然是無法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