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國內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就是從來沒有人願意把好的東西捐贈給私人博物館。
這也就是私人博物館步履維艱的原因之一了。
國家博物館可以得到大量的捐贈,可以有國家財政扶持,還可以得到考古得到的文物古董的增補,這些都使得他們根本就不用發愁沒有藏品。
你比如說最明顯的故宮博物院,只要國家有發現,很多東西都會收藏到那裡去的。
還有陝州的兵馬俑博物館,那裡面的東西,基本上都是從兵馬俑出土出來的東西,這些都是有保障的。
私人呢?私人的博物館,只能是靠自己花錢去買,或者去朋友那裡借來的東西增加收藏量了,很難的。
經常有人說“沒錢就不要玩收藏”。
這話倒是對的,這年頭,撿漏的可能性真得是微乎其微,沒錢的人,你讓他去花幾千塊買一件東西,他都會心疼的,根本連撿漏的勇氣都沒有,更不要說玩收藏了。
一些有錢人因為生意失敗了,就把自己的藏品轉讓或者出售,然後獲得一筆金錢來東山再起,這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他就算是破產了,可能收藏的東西卻依然是價值連城。
然而如果開辦私人博物館,把這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裡面去展覽,麻煩就隨之而來的,因為一旦得到國家允許開辦博物館,那你博物館裡的東西就不能隨意出手。
有時候真得會出現抱著黃金卻沒法用的尷尬情況。
所以辦私人博物館,真得風險很大的,很多人要麼玩小一點的,不圖賺錢,圖個樂子,而另外一些人則乾脆打著博物館的名義,實際上卻是辦成了交易古董的地方,根本都沒有國家承認的合法手續。
當然了,這也就不用去遵守規則了,就是怕被抓到,那又是另外的麻煩。
入不敷出這種事兒,張天元早就考慮過了,反正他辦博物館也沒為了賺錢,可是也不能賠得太多了啊,所以這博物館的檔次和規模一定要上來,這兩樣上來了,那就真正成了帝都一景,成了中國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了。
說不定那個時候起,自己這博物館還真能開始盈利了。
有人可能就問了,你看人家馬未都先生不一樣辦了博物館嗎,而且也非常成功啊,沒有說要破產的跡象,反而是越辦越紅火了,甚至都有分館了,你就不能學他那樣子嗎?
沒錯,張天元其實可以複製馬未都的經營模式來辦博物館,不過估計是不會成功的。道理非常簡單,人家馬未都是誰啊?在這一行裡摸爬滾打了三十多年了,不僅出書,而且還透過電視臺徹底揚名。
靠著名望,已經成為了國內收藏圈子裡首屈一指的人了。
雖然收藏第一他未必談得上,但絕對在名氣上是第一的。這一點張天元都不得不承認。
靠著多年累積的經驗、人氣,以及名望,他利用自己在社會上強大的號召力以及人脈,成功將大量的收藏圈子裡的人才聚集到了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類似會員制俱樂部的結構模式。
其實感覺有點像張天元新近成立的收藏者聯盟,只不過人家馬先生比他做的早。而且只針對國內,所以速度上也快了很多。
要知道,這一旦形成了圈子,就會良性發展下去了。
你比如說他這個圈子裡頭,有出色的鑑寶師,有出色的收藏家,也有一些土豪,這些人各司其職,不僅有利於古董的流通,而且對於他那博物館的發展也非常有利。
不過張天元對這樣的模式不太喜歡,他覺得這有點“綁架”和“強迫”的味道在內。
你不繳納會費,就得不到我們的服務,那麼你就進不了我們的這個圈子。這對於一些經濟實力不好,但是卻有好東西想要出售的人來說,等於是設立了一個無形的門檻。
當然,他也不得不佩服,人家馬先生做事兒是很有一手的,能把私人博物館辦得風風光光,這可不是單憑吹牛的,人家是有真本事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