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嘗君大鐵鍋,逗樂呢。
有些假,不是有意的,傳著傳著就走了樣,假的變成“真”的了。
這種事情在旅遊勝地比較普遍。
范成大寫過本《吳船錄》,裡面就講到忠州酆都的過往。
酆都有個平都山,以前是術士們煉丹隱居的地方,比較有名的道士包括前漢王方平、後漢的陰長生。
事兒就出在陰長生身上——這位陰長生得道成仙了,還留下不少古蹟,如陰長生的煉丹爐,還有山上的柏樹,相傳都是他種的。
清代學者俞樾說,平都山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人們叫陰長生為陰先生,古話就是“陰君”。
陰君陰君叫下來了,但後人就從字面理解:這陰君不就是閻羅王嗎?
於是以訛傳訛,好好一個神仙福地,變成鬼都地獄了。
當然,現在要說酆都不是鬼城,估計無數人都會急,靠著這個吃飯呢。
經濟決定文化。
有一天,宋高宗在寢殿坐著,旁邊站著丞相湯思退。
宋高宗無聊啊,問:“你家是處州的吧?你們那兒都有啥名勝古蹟啊?”
湯思退當然想把自己的家鄉說好點了,張嘴就來:“臣家鄉有個石僧題刻,寫的是,雲作袈裟石作身,巖前獨立幾經春;有人若問西來意,默默無言總是真。”
宋高宗聽著挺有意思,高興了,湯思退可急了。
為啥啊?
因為壓根兒沒什麼題刻。
下班回家,他立馬把那首即興編的詩寫下來,派人連夜飛馬趕回家鄉。
幹嗎啊?現刻!
要不萬一皇帝哪天高興非要去看,不就穿幫了?
這就算多了個景點吧。
其實現在也是,旅遊公司開發個山水,頭件事就是找傳說。
有傳說的要宣傳,沒有傳說的,現編傳說也得宣傳。
遊客信這個。
贗品中,字畫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