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派人高價收買這隻罕見而又珍貴的“深紅貓”。
孫三卻堅持不賣,後來太監一再加價,最終以300貫錢的價格成交。
太監得貓後歡喜不已,打算調教之後,進獻給皇帝。
半月之後,卻發現,此貓全身的顏色都開始變淡、褪色,後來居然變成了白貓。
太監大呼上當,就派人去找孫三,但孫三早已經搬家了。
原來,這貓是孫三用紅色染料專門染色而成,他故意炒作,讓這隻“奇貓”名聲遠播,最終引人來購買。
這是混跡於鬼市的孫三精通騙術的一個傑作。
鬼市上矇騙欺詐的手段層出不窮,晚清《詭秘奇聞錄》就曾記載過一個故事:
一個考生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清晨進入鬼市,看到了一件嶄新的羊皮袍子,卻只賣四兩銀子,這無疑是個大便宜。
他立刻買下,回到客棧,向其他人炫耀,很是得意。
這時候卻有人說:“別高興的太早,鬼市上的騙術變幻莫測,你怎麼就知道這不是冒牌貨呢?”
考生把袍子放到桌上,仔細查驗才發現其中的端倪。
這件袍子是用牛皮紙做的底子,把羊毛粘到了紙上面。
考生氣憤難平,要用騙術去騙其他人。
第二天清晨,他進入鬼市,將昨日買的假袍子以六兩銀子的價格轉售了出去。
歸來後,他向同輩炫耀,自己不光挽回了損失還賺了二兩。
又有人說:“別高興的太早了,鬼市上的騙術多如牛毛,你怎麼知道你賣得的銀子不是假的呢?”
這位考生說:“還有這種事情?”把銀子拿到銀鋪,銀匠一檢查,裡面都是鉛錠。
鬼市上贓物甚多,有人直接稱其為“黑市”。
宋代,有個軍人清早外出,看見一個獨腳倒在橋上的人,擔心往來的車馬會誤傷他,就把他抱起來,放到了路邊的樹下。
不料,此人卻開口說話了。
他稱自己是鬼,如果軍人願意放了他,就給他一些報酬,軍人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