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這種東西,最好的鑑定方法那就是比對法,可誰都清楚,華佗和董奉從來沒留下過什麼筆墨。
最起碼張天元沒見過,也沒聽說過。
他也嘗試著在網上搜尋過,包括度娘和谷哥都用了,但還是沒有搜尋出任何有價值的資料來,因此也智慧放棄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本書如果真是華佗和董奉傳下來的,那麼它的價值就不是書法,而是書裡面記載的醫術。
華佗這個人,在中國醫學史上是非常特殊的一個存在。
因為他是我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他善用麻醉、針、灸等方法,並擅長開胸破腹的外科手術。
外科手術的方法並非建立在“尊儒”的文化基礎上的中醫學的主流治法,在儒家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主張之下,外科手術在中醫學當中並沒有大規模的發展起來。
有些醫史學家考證出,華佗所用的治療方法在印度醫學中有所記載,他使用的麻沸散中主要藥物“蔓陀羅花”也是印度所產,因此他們提出華佗一生遊歷於中原各地,他很有可能是來自印度的天竺醫生。
說實在的,聽到這樣的說法,張天元心裡頭是極不舒坦的,可是他有沒辦法做出證明。
只能任由這些人胡說八道了。
要知道就算沒有華佗,中醫外科也並不是不存在的。
事實上遠在漢代,中醫外科就曾經達到過相當高的水平,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中醫學在理論和實踐方法上的不斷進步,大部分的疾病都可以透過針灸、藥物等治療方法達到治癒的效果。
而這些痛苦大、損傷重、傷經斷絡的外科方法就漸漸被更加“文明”和“簡便”的內治法取代了。
這並不是一些人認為的中醫的缺陷。
相反,這實際上是一種文化造就的文明。
中國特殊的文化氛圍造就了中醫學的特殊研究方法,在這種條件下,中醫學同樣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許多其它醫學只能使用外科方法解決的問題在這裡卻可以使用內治的方法達到同樣的效果,不得不承認它超越的科學性和其理論的精妙深遠。
同時,這也是中醫學一直以其理論凌駕於其他醫學,經久不衰的根源所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