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還有個好玩的段子。
《封氏聞見記》中,講到唐朝兩位書法家蕭誠和李邕。
蕭誠以寫見長,李邕以評論見長——蕭誠老想讓李邕品評一下自己的字,可李邕卻根本不給他這個面子。
蕭誠把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字給他,他都不看。
次數多了,蕭誠覺得,李邕這是嫉妒自己,就是想在氣勢上壓著他。
蕭誠搞怪,寫了幾幅字,還給做舊了,天天當著人把玩。
有天見著李邕,蕭誠說:“我家有王羲之的字,啥時候您給看看?”
李邕立馬答應了。
可是過了十幾天,蕭誠也沒再提這事兒。
李邕說:“哎,那王羲之的字,你都答應了卻不拿出來,別是忽悠人吧?”
蕭誠一拍腦門,趕緊讓家童回家取去,結果空著手回來了,說沒找著。
蕭誠說:“哎喲,前幾天來客人還看來著,難道被偷走了?”
李邕也著急了,讓他好好想想。
蕭誠想了半天說:“想起來了,我放在某某處了,都忘了。”
前戲做足,這幅“王羲之字”終於出現在李邕面前。
李邕認認真真觀看良久,說:“是真跡,平生未見啊。”
話音一落,在座的人無不讚嘆。
過了幾天,又是人多的時候,蕭誠突然對李邕說:“那天給你看的字,是我小時候練字的時候寫的,你還說是王羲之真跡,你是怎麼鑑定的啊?”
話一出口,大家耳朵全都豎了起來。
李邕都傻了:“啊?是嗎?拿來再看看。”
字拿來了,鋪開,李邕看得更仔細,時間也更長。之後,就把字往一邊一放:“這個……是哈……仔細看,也不怎麼好。”
瞧瞧,專家都是這麼見人下菜碟兒的吧?
所以說啊,有時候這假古董流入市場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斯蒂芬·貴諾弄到這些假玩意兒就更不奇怪了。
畢竟就連專家都未必真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