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加快了“下潛”的速度,不愧是神州祖脈的節點,如此寬闊,就像一條三四千米寬的高速公路,而且只有張偉這一輛“車”,隨便他怎麼飆!
很快,張偉就見到了正主——一隻巨大的四足方鼎!
張偉發誓,這是他見過個頭最大的鼎了,沒有之一——足足有兩層樓那麼高!比傳說中的司母戊鼎大上百倍!
大禹王是用青銅鑄造九鼎的,學過高中化學的人都知道,青銅初始的顏色是金黃色的,純度較高的青銅在剛製作出來的時候,能夠接近18K金的顏色。
之所以叫“青銅器”而不叫“黃銅器”,是因為“青銅器”這個名稱是根據後期發掘出來的顏色而這樣定義的,因為長久掩埋在地下,青銅器表面的銅氧化出銅鏽,銅鏽呈青綠色,所以才有了“青銅器”這個稱呼。
所以,張偉現在看到的,是一尊金黃色的大鼎,它的表面光亮如新,一點也沒有被腐蝕出青色的銅鏽。
說實話,這一刻就連張偉都分不清夢幻和現實了,“揚州鼎”就在眼前了,看樣子又和剛鑄成的一樣,時間好像並沒能在它身上留下什麼痕跡。
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難道四千多年前的夏朝金屬冶煉技術發達到了這種程度,以至於在其表面鍍上了一層防氧化的保護膜?不太可能的吧?
或許,是因為深處在這廣闊的神州祖脈之中,才能像這樣“不老不朽”吧。
“揚州鼎,4132年,夏王禹所鑄,東鎮揚州。下整地脈,上應天星,至尊寶器。海拔1280米。”
這是張偉看到的,揚州鼎上浮著的“字跡”。
他雙眼的異能對鍋碗瓢盆這樣的平凡死物沒反應,之前對黃臉男拓印下來的碑文有反應,現在又對九鼎有反應,也不知道是異能融合度提升之後才這樣,還是說只是因為之前從沒見過這樣的聖物。
這鼎果真是禹王所鑄,而且距今已經四千一百多年了。
“東鎮揚州”張偉能理解,“下整地脈”也能理解,“上應天星”就不太懂了,難道埋鼎的地方還對應著某些星宿?
“至尊寶器”這個詞說的很清楚,這尊“揚州鼎”和其它的九鼎一樣,是至尊高貴的,但這是由人類鑄造的,所以是“寶器”而不是“神器”。
“海拔負1280米”,說明它埋得有一千多米深,這個深度對現代工業社會來說不算什麼,前蘇聯人就曾經挖到地下一萬三千米,但在四千一百多年前的遠古,這個深度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了。
或許是自己身上發生了太多的奇蹟,而且他本身也曾是個網文作者,張偉下來之前對於九鼎還是有很多想象的,比如這寶鼎會“瑞氣千條,神光四衍”,或者有什麼強大的守護靈,阻止自己靠近等等,但很可惜,什麼都沒有,除了巨大的鼎身上散發著令他心安的神秘氣息之外,只有古樸、大氣、自然、返璞歸真,一眼看上去,比東嶽泰山還要穩重,金色的鼎身上雕著各種異獸紋路,以及一個個玄奧神秘的花紋,有些花紋在博物館裡的各種古鼎上出現過,有些則完全沒有。
張偉還想翻上去,“遊”到揚州鼎裡面去,看看內壁有沒有雕刻什麼資訊,誰知道剛翻到鼎口上方,就見金光一閃,他被一股柔和的力量一託,一眨眼就回到了地上!
“神仙回來啦!拜見仙人!”地表上,鬼魂們山呼跪拜,把張偉圍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