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海聯軍他們來說,也不是非要打下來吳作城不可的,窟窿灣那邊經過一定時間的改造,一樣能滿足他們的戰略位置要求,不過他們最大的顧慮是:不可能將十幾萬兵力都一直放在這裡,吳作城不打下來的話,就彷彿是一把刀子抵在背心上,一旦主力離開的話,很容易就被吳作城的騎兵給端了老窩了尤其是在吳作城的騎兵已經破過一次主營的情況下!
所以,東海聯軍當中也一樣有能人輩出,祭出了這一招,端的是叫做“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吳作城外圍的這條壁壘防線修好之後,加上東海聯軍的海上優勢,就可以說是徹底的將吳作城困死了。
吳作城三面環水本來是其優勢,讓敵人只有一個可以進攻的方向,便是你來的是十萬人,百萬人,也只能在短短的十來丈的區域集中兵力,這天塹一般的地形,就決定了單位時間內只能投入有限的兵力。
只是,有一句話叫最弱點就隱藏在了最強處當中,東海聯軍當中也應該是有高人在,便從吳作城的這最強點處,窺破出來了剋制制勝的機遇,對其入手進行了針對性的佈置。
吳作城只有一個狹窄的出口,就代表著要封住這個出口所要修築的防線工程量就被削減到了最小!只需要封住城門處的出口道路,便可以甕中捉鱉,這樣敏銳的戰爭嗅覺,已經是絕對可以和林封謹一分高下的了。
這樣一來的話,當這最後的環形堡壘修築成功,東海聯軍從攻勢轉入了守勢,只需要在這外圍的防線留下數萬人,就可以反而要逼得吳作城的騎兵主動來攻堅,否則的話,就只能接受被困死在裡面的結局!而東海聯軍數十萬人的兵力,抽調兩三萬出來圍城堅守這道壁壘防線,也不傷筋動骨,卻也是可以鎖死吳作城這心腹大患。
說實話,在此時的這種局面下,三里部貌似只有兩個選擇了,一是乘著封鎖線未完成的時候,決死一戰全部從缺口殺出去,但是吳作城肯定就要落入敵人的手中了,第二個選擇自然是林封謹朝呂羽求援,但是代價估計就是吳作城從此就要被北齊的朝廷勢力侵佔進來。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結果一直到了最後防禦圈合攏,吳作城當中依然沒有任何的動靜,甚至可以說是連襲擾的騎兵都沒有再派遣出來了。貌似對這局面已經完全認命了一般。
對於東海聯軍的高層來說,吳作城這樣消極等死的應對方式雖然是他們覺得可能性最小的,不過也同樣的事先做好了一系列相關的預案。那就是留下足足四萬精銳來進行守禦,這四萬精銳加上修築出來的永固性防線,還是處於十分強勢的守勢,而吳作城滿打滿算也就是兩萬戰士出頭,幾乎是沒有任何可能攻破這防線的。
接下來的話,東海聯軍剩餘下來的人會兵分兩路,一路是直指東夏的南部的與郡常平倉,一路直指北齊東部的威郡的常平倉,並且還是採取海運登陸的形式,直接繞開邊關殺入腹心位置,完成他們的第二步戰略計劃。
對於林封謹他們面對的東海三國聯軍來說,此時糧食輜重也即將逼近了預警線,這還是因為林封謹之前劫掠走了他們幾千匹戰馬以後,可以將餵馬的黑豆用來充作軍糧的緣故。
所以他們此時的時間是相當緊迫的,在確認了吳作城中的人決心要死守到底之後,幾乎是從第二天起,東海三國聯軍便開始實施後續計劃,要在五天內將自己的大軍“投放”到他們應該去的地方,然後帶著數量驚人的糧食返回。
但是,在東海三國聯軍的那些部隊剛剛登船離開後不到一天,他們就見到了自己的留守部隊放出來了狼煙。
求援的狼煙!!
這是代表著支援不住的意思,這是表示足足四萬精銳來圍繞著堅固的防線進行守禦,竟然都被兩萬戰士出頭的吳作城軍隊給強行襲破的意思!!
***
林封謹他們是怎麼辦到這件事的呢?
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強橫無比的高階戰力存在的!猛將不能一騎當千,但是猛將率領千人的話,卻是有可能以千騎破萬敵的。
林封謹算計到了東海三國聯軍分出去的兵力差不多已經離開,沒有辦法短時間內回援之後,他便很乾脆的叫來了張雷,讓他調集手下的戰兵,同時,選出兩千名精於騎射的三里部騎手在後方進行火力支援。
最後,在最前方的是三頭僅存的機關巨犀,林封謹,野豬,藍公子,血將軍站到了這三頭機關獸的後面,武親王錢震這幫人則是緊隨著林封謹他們,他們主要是掠陣,密切關注神使的動向。
然後,一干人在城門口略略整隊以後,吳作城的這支軍隊一下子便是衝鋒了出去!
這一衝可以說是十分突兀的,並且還是在白天進行了突襲,還恰好是卡在了一個很要命的點上,那就是下午三點左右的時候,林封謹為什麼如此關注對方的食物之類的?因為這些東西貌不出眾,但關鍵的時候卻很有可能起到制勝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