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大儒鄭玄忽然冷冷的道:
“你放心拿出來就是,我東林書院雖然不護短,但也不會坐視旁人隨意汙衊本門子弟的。今日與會的都是讀書種子,風流人物,孰是孰非都被看在眼裡,在這麼多諸子聖像的面前,須知舉頭三尺有神明,難道你還怕沒有公道?”
此老不說話,一說話便是一錘定音,林封謹得了這句話,哈哈一笑道:
“拿紙筆來!”
說完了以後,林封謹便1接過了紙筆,刷刷刷的一揮而就!
他首先寫下來的是一首詞,前面的題跋是:十三歲破家,隨父跋涉千里苟活求食,商旅路途漫漫,有老叟幼童乞食于山道上,睹民生之艱,過潼關有所得。
接下來便是正文: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他開始寫的時候,周敦頤順手就施展出來了一個水鏡術,將林封謹寫的東西投射了出去,就類似於幻燈片那樣的放了出來,慣例的,首先吸引住所有人的,還是林封謹的那一手字。
林封謹雖然經過了書院的強化突擊培訓,但他那一手字也頂多就只能說是筆跡清楚罷了,和漂亮完全都掛不上鉤,而他此時寫出來的這首詞的字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醜。
不過多看兩眼以後,這種醜卻是有一種非常獨特的味道在裡面,彷彿是死蛇掛樹,殭蠶臥匾,醜雖然醜,別有一種殘缺而畸形的美感在裡面。可能這種說法相當抽象,舉一點實際例子出來就知道了。
西方的著名雕像維納斯,一挖掘出來就是斷臂的,試問一個殘廢的女人有什麼美的?讓你娶她當老婆都要三思吧?可是說實話,就是這殘缺之美,才觸動人心,曾經有很多大藝術家想要將維納斯的斷臂續上,但沒有一個人成功,因為這殘缺的美,已經深入人心成為了維納斯的獨特風格。
又比如說蘇州園林當中的盆景,這些盆景按照自然生長出來的規律,是決計不可能長成那樣的,卻是被人工強行扭曲成那樣,算是格外的畸形吧,可是哪怕是在這種殘酷的扭曲面前,人們卻會欣賞這種畸形的美。
還有最典型的怪癖,那就是裹腳,古人對三寸金蓮的追捧狂熱,是現代人難以想象的.........
而且林封謹寫的這一首詞倘若將一個一個字單獨拆分出來看的話,那簡直就若頑童塗鴉,可是從整體上來說,卻是互相支撐,渾然一體,就像是一個美女,她的五官可能獨立出來看可能額頭太寬,眉毛太濃,鼻子不挺,嘴唇太厚,但綜合到一起來,五官互補,反而就會形成一種獨特的氣質!
林封謹此時所寫的字,雖然還沒有大成,但能夠來到這裡的人可以說都是才高八斗,博學之士,已經看得出來一絲這種殘缺而畸形的美的獨特風格,還有那種追求整篇風格的統一意境,由一個一個的醜字拼湊出來的美感,這真的是已經是難能可貴。
更重要的是,這卻表示林封謹正在掙扎著朝著一種旁人都沒有想過,嘗試過的道路上面邁進!單說這種創新力,就是絕大多數人都不具備的東西,已經不能用普通的才華來形容了,那可以說是一旦成功,就是開宗立派的宗師大家,單從書法這一點來說,配合林封謹的年齡,已經可以說是難得的奇才!!!
將字看完以後,又來看這首詞的內在含義,一時間四下裡都是鴉雀無聲,東林書院此時計程車子師生便表露出來了天下第一書院的矜持,都不作評價了,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冷笑著目光灼灼的看著其餘書院的人,看他們有什麼話說!
而其餘的書院則是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法治書院這邊,卻都是混合了嘲諷,嘆息,惋惜,同情等等複雜情緒。
良久,同為儒道一脈的橫渠書院的大儒呂均只說了一句話:
真是奇才。
他的這句話說出來,很多人都是暗自點頭,也彷彿是宣告了對顧一鳴兩人的最後判決。
林封謹此時看著已經是面若死灰色的顧一鳴,笑了笑道:
“這一首小詞,不是顧先生的舊作吧?”
顧一鳴不說話,也不和他目光相接,將頭偏了開去。林封謹又高聲詢問道:
“各位先賢前輩,師兄師弟,可有人覺得這首詞之前在什麼地方聽過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