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此時李虎雖然是掛著一個副總管的名頭,但是實際上手中的權力,至少是可以當半個揚武將軍來使用的。
此時還有一句閒話要提,便是與那位忠心耿耿的秦慶有關。大概是田柱國也有些不放心李虎,便又讓自己的心腹來“制衡”一下,便讓秦慶來到田公子的身邊也是輔佐,目的就是要分李虎的權。
不過李虎得到了林封謹的授意以後,便是全面配合,將各項大權拱手交出。當然,李總管交權,絕對不代表林家這邊就要交權和全面合作,這其中的不足為外人道之處,那是隻能意會的。
那秦慶乃是比田公子整整大了一輩的人,自覺肩頭又擔負起規勸少主成才的重要性。所以每天都在新上任的田將軍面前倚老賣老的嘮叨,一旦田公子想要去喝花酒,玩粉頭,馬上正色勸誡,甚至還要威脅去告狀!!弄得田公子當真是窩火連天,不勝其煩,若不是看在是老頭子硬塞過來的份上,早就一刀拔出來砍了。
最致命的一擊就在月底,林家月中在賬本上弄了幾個小陷阱,秦慶就毫不猶豫的一腳踏了進去,正義感過多的他便在這方面指手畫腳,說這樣不對那樣不對。
林家的管事當然不會違背秦大人的吩咐,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俯首帖耳的照辦,當然,秦老人家也得簽字蓋印證明自己有下命令,結果當月不僅僅沒有盈利,反而虧損了三萬多兩銀子!
這一下子田府震動,因為這幾個月林家商隊孝敬不斷的緣故,府邸裡面的開支增加得不是一點半點,結果這個月不但指望不了商隊這邊,反而還要倒貼錢進去。
因此府邸裡面的氣氛都緊張了起來,自然便有人前去查賬本,發覺最關鍵的幾處虧損地方的決策,都是忠心耿耿的秦慶作出,並且還簽字畫押......俗話說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此事雖然沒有那麼嚴重,但也彷彿是在秦家身上狠狠斬了幾刀一般…..
所以當田公子怒氣衝衝(太久沒喝花酒憋的)的在家裡面砸了幾個杯子拍壞兩張桌子,並且以撂挑子不幹來威脅老頭子以後,田柱國也只能長嘆一聲,將秦慶重新調回到了自己的身邊,一切恢復照舊。
***
林家兩父子的關於賑災的爭論,最後以林封謹全面投降而告終,林家作為此時河倉縣內數一數二的大戶之一,很是慷慨的在縣內一共設立了五六個粥場,整整開到了三月十三,耗費了七八千兩銀子。
這個時候,春風終於姍姍來遲,朝廷的賑濟和賞賜也開始著落了下來。
大概是林家的賑濟做得名聲實在是有些大了的緣故,甚至都有兩三個御史派出了家人在暗訪收買民心圖謀不軌這種罪名拿來上奏的話,也可以說是個不大不小的功勞。
御史不就是風聞奏事,替君王監察天下的麼?
不過,當那些老練的家人見到每個粥棚當中都擺放了天地君親師的牌位,每次施粥之前,都有人要求領粥的災民叩拜,三呼萬歲以後,便知道這林家當中有明白人,而現在的吏治也還沒有黑暗到可以信口雌黃指鹿為馬的地步,所以這些御史也只能悻悻然的打消了這個念頭。
也就是在粥棚撤銷的當天,林封謹也整理好了行裝,是時候準備出發了。他此行的目標乃是在南鄭西南面的房康郡,那裡乃是比鄰硐蠻的州郡。
用流行一些的話說,就是少數民族和漢人的雜居地,在目前的主流文化當中,基本是被認為是荒僻流放之地。去那裡做官,哪怕是升職也認為是被貶斥了。
不過,在幾十年之前,當時的儒門如日中天,連續有王陽明,朱熹等等大儒出世,搶佔中原腹地。幾乎逼迫得其餘的諸多派系喘不過氣來,面對這種情況,縱橫書院,五德書院選擇了聯合其餘的派系硬頂,苦苦支撐當時的危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