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話又好似一根線,把那些殘缺不全,看似毫無關聯的畫面重新串在了一起,成為了一個完整場景:
記得他很小的時候,有一次跟著小夥伴上山玩,那是一座他們平日裡經常攀爬的山包包。
哪裡長著一片樹,哪裡開了一簇花,溪水繞了幾道彎彎,河邊有幾塊石板路他都熟記於心。
他對家門口的那座山是那麼熟悉,就算讓他閉著眼睛走,他也能走回家裡。
奇怪的是,那天在那座去了無數次的山包包上玩捉迷藏,他竟然迷路了。
前一秒,夥伴們倒數著十個數,一鬨而散,各自找藏身的地方。
他躲到了一顆老槐樹下,老槐樹樹幹粗壯,正好能擋住他。
過了一會兒,沒聽到任何動靜。
他欣喜地想,估計是夥伴們沒發現他,這次捉迷藏,他肯定贏了。
又過了一會兒,還是沒有動靜。
不對啊,夥伴們去哪裡了?
他有點沉不住氣了,輕手輕腳地從老槐樹後面走了出來。
當時他就傻眼了,夥伴們連影子都找不到了。
“小明?小明,你出來啊,我看到你了!”
“狗剩!狗剩,別藏了!”
“韓梅梅,韓梅梅,你躲哪裡去了?”
……
他把夥伴們喊了個遍,回應他的之後山裡空悠悠的迴音。
樹林寧靜,有風吹過時樹葉沙沙作響,
他在林子裡穿梭著,只有樹上的蟬一陣一陣地嗡鳴與他相伴。
在林子裡轉了半天,沒找到小夥伴,面前的路也愈發地陌生起來。
他越來越急,腳下的步子也越走越快,直到最後他瘋狂地在叢林裡奔跑,一邊跑,一邊喊:
“救命啊!有人嗎?有人能帶我出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