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的寒冬,漫長寒冷,大雪覆蓋了高原草地,崇山峻嶺,江河湖泊,顯得塞外的凋零之感。
羅昭雲暫時不帶兵了,專心學習治理民政的事,牽扯到經濟、商業、戶籍、田地、糧倉、河渠、雪災等等,不少事情,需要他批閱,哪怕只是八個郡,但是這種政治、軍事、法律等都需要他簽字的工作量,也不小了。
好在他比這些時代的人,多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新視野,所以看問題不會狹隘,總能找到解決、穩妥之法,安定八郡,促進發展。
就連長孫無忌、杜如晦、諸遂良等年輕俊彥,飽讀史書,才能出眾,看到羅昭雲的批註,都覺得少帥有治國之才,心中高興,這是文武全才的英主,最適合當主公,奪天下了。
如果指揮帶兵,戰無不勝,但若不懂治民,那隻會像西楚霸王項羽一般,作戰時候勇猛無敵,可是一旦停戰之後,治國發展那就不行了,基本上荒廢朝政,在書房坐不住,也沒有批閱奏摺的能力,只懂出去狩獵和陪美人,最後落個垓下之圍的下場。
歸根到底,不懂治國理政的人,最多是個梟雄,在亂世中風光一時,但最後都會被擊敗,因為不知民生,也就難得民心。
入冬一個月內,羅昭雲忙著擴軍定民,制戶籍頒新政,劃定各郡、縣的行政區劃,整肅軍紀,拉攏人才,遣派官吏到縣、鄉,系統化地鋪開他的領導班子,抓好基層百姓民生工作。
除此之外,羅昭雲還有對西北八郡內的一些部族進行走訪,比如這裡有混居的回紇部落、鐵勒部落、鮮卑族、柔然族等山寨和族群,他們在百年前,甚至更久遠時候,部落遷徙到這西北,跟著了漢族混居,或是自成一個大部落等。
羅昭雲親自走訪較大的部落,接見酋長,瞭解一下他們的需求,加深彼此的印象,聯絡感情,有許多需要他們支援、配合、服從的東西,同時,也許諾會不分胡漢,一視同仁,給予照顧,不會壓榨少數部落的生存空間。
如此一來,鞏固了西北少帥府的統治權,有很大的宣傳和安撫作用。
這一日,羅昭雲終於慰問幾個城縣歸來,在金城的弘文館,見到了薛芷箐、虞世南、姚思廉等人,正在煮酒賞雪,聽簫賦詩。
走近弘文館內,忽然聽到一陣悠揚動聽的簫聲,婉轉悠揚,如同天籟,羅昭雲不由心神一暢,因為思索諸多瑣事引起的煩惱也輕快不少。
許多從京城趕來的才子們被安置在弘文館內,這裡除了大儒講學,還有許多當地計程車子前來拜訪、交流。
定期有各種職務的應聘資訊,打破以往朝廷薦舉、庇廕的方式,可以毛遂自薦申請,然後透過考核,就能夠破格錄取為官吏,派往地方、中樞等上任了。
所以,趕來的數十名士子,很快從弘文館搬出去,調派到地方做縣裡的文吏去了。
今日虞世南、孔穎達、歐陽詢、姚思廉等人,坐在竹亭之內,在聽薛芷箐吹著洞簫。
眾人披著棉衣長袍,中間放著炭爐,八角亭四周掛了遮風的竹簾子,透過未掛的亭子入口,可以看到外面的雪景。
亭邊有池塘,但池水已結了冰,上面覆蓋了一層白雪,裡面嶙峋怪石中生出的藤蘿也已乾枯,上面掛了冰霜。
不過,竹亭旁有幾株臘梅,正開著沁人心脾的梅花,浮香暗動。
羅昭雲走近,看到了一襲狐裘的薛芷箐,嬌顏如玉,氣質恬淡,修長的蔥白玉指在碧綠洞簫上輕快按動,一縷清清柔柔的聲音隨即飄蕩出來,婉轉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