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秦三十六年七月初七,蘭夜,又名乞巧節。
是夜,西市街從街頭到街尾,處處笙歌,每五步便張燈結綵。
繁星映襯著街市的燈火,天地輝映,襯得河水波光粼粼,甚是耀眼。
金溪河畔的風拂過岸上系在楊柳上的紅飄帶,一吹便是千萬裡,揚起無數的少男少女的遐想。
憑欄高望處,有霓虹如龍貫而放,是笙簫歌舞盈滿天際。
隨處可見的五色線或在翠綠欲滴的枝葉上自然垂掛,或在少女的纖纖玉指間被捻起再隨著繡針輕穿而出。
有待字閨中的少女以扇遮面提裙匆匆與年少公子擦肩而過,贏得對方忍不住回頭駐足凝目,如凝脂的雙頰瞬間緋紅成了晚霞。
亦有大膽一些的貴胄公子,見了心儀的姑娘故意吹上一兩聲流氓的口哨,引得姑娘杏眼一瞪,繼而咧嘴一笑,手中的摺扇“譁——”的一聲展開。
自認為甚是風流。
在這燈紅酒綠一路魚龍舞的西市街上,有一個身影顯得和這曖昧又華貴的氣氛顯得格外不協調。
遠遠的,只見一個穿著破破爛爛的小乞丐灰頭土臉的,渾身上下找不出一樣值錢點的東西,倒是一雙眸子顯得十分古怪精靈,令人忍不住想到天邊的那一輪彎月。
引人注目的是,她小小的肩膀上竟扛著一把大刀。
大刀足足兩米有餘,被她扛在肩上略顯沉重,亦讓人覺得一個瘦小女子扛著這麼大的一把刀顯得有些不倫不類。
刀雖大,卻似乎精緻的很。
遠遠瞧著便能隱約看到半米長的刀柄之上有四爪黑蟒欲騰飛而去的圖案,刀刃光亮得將四周的亮光忽明忽暗地折射出去。刀背之上有三個鑽孔,分別掛上了三個大小不一的金環,隨著她走起路來撞擊著刀背噹噹噹作響,倒是令人多了幾分畏懼之意。
小乞丐也不管不顧路人驚奇的目光,反正她也不可能丟棄下這把大刀,畢竟值不少銀子呢。
她便這般扛著大刀在人群中鑽來鑽去,一雙水靈的眼睛滴溜溜地掃來掃去,唇旁漸漸露出了一抹壞笑之意。
她的目光鎖在了一個正欲揩身邊姑娘油的公子哥身上。
準確的說,應該是他鼓鼓的荷包上。
那名公子哥的手在身旁裝作看風景的姑娘臀上握住,然後一捏。
意料之中的,那姑娘一聲低呼嬌哼,羞澀地低頭漲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