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身兩條腿,考慮到平衡承重的問題,骨架部件比較粗大,所以外附裝甲更多使用的是一次鑄造成型的部件。所以腿部看起來圓滾滾的倒像是渣古的樣式。
腳步分為腳掌和腳後跟,一大一小兩塊墊鐵,透過油壓缸伸縮改變抓地力,和地面接觸跨度,以適應不同的場景。
看著眼前的樣機,北冰洋內心十分激動,這已經很接近自己的夢想了。
成就需要跟別人共享,北冰洋喊來萬萬和趙春來,一方面分享成就一方面需要安裝能量塊和控制系統了。
能量塊經過趙春來的研發,竟然設計出了一塊能夠供應一條核潛艇電源的能量電池。
拿著直徑20厘米的桶裝能量電池,當北冰洋聽說裡面涉及到核聚變的時候差點把電池給扔了。
電池提供直流電,安裝在機甲的腰部橫放就像是在揹著一樣。
拉出來兩趟線路,一趟經過變壓器調節成高電壓,提供給各個關節的電機和液壓站上,一趟也是經過變壓器變成弱電輸入到PLC中,PLC作為機甲的大腦被安裝在胸部,同時胸部密密麻麻的細小電線像是毛細血管一樣分佈在身體各處,控制繼電器,透過繼電器控制強點開關時間,控制液壓閥調節壓力,最重要的還有透過限位開關向終端處理器傳送訊號,形成一個完美的類神經感測系統。這些都是萬萬的工作。
利用鋼坦克的分體模組化原理,此次的雙足機器人在四肢,身體處分別安裝了響應胸部PLC控制的子PLC,和單獨的能量電池液壓站三大部件。
就這樣一個下身粗壯的機甲在試驗場中走跑跳了幾下,總算是完成了初步測試,這款機器人北冰洋取名叫它揹包客,主要因為它背部的外接電池看起來就像是背了一個圓筒揹包。
北冰洋測試沒問題後,打電話叫來了太利進行最後的實戰演練。
跟上次一樣太利風風火火的闖了進來,一眼看到場地中的揹包客,愣在了當場,表情糾結。
“怎麼了?不滿意?你該不會是發現了什麼致命弱點?”北冰洋問道。
太利憋了半天,才幽怨的說道:“從我的經驗看來,不用試,這款機器人關節繁多用料紮實,兼具靈活性和高剛性。”
“這不挺好嗎?”北冰洋奇怪地問道。
“只是,只是,唉你看看這個。”太利開啟了一段影片,機器人比賽的影片。
北冰洋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所在,視屏中的機器人半米多高,如果把揹包客放在裡面那就相當於把當年大鬧紐約的金剛丟在人堆裡一樣。那還不是一腳一個。
“沒想到個子高了也是硬傷而且視屏裡面的機器人關節處大都是單電機運動極不靈活。”北冰洋評價道。
“唉,我也是醉了,竟然沒有告訴你們比賽對機器人的要求,我們這機器人最起碼個頭就比達標。”太利搖著腦袋說道。
北冰洋摸了摸鼻子說道:“比賽也將近了,要不你去買個變形金剛電動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