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洛回到村裡時,整個桃花村都已經大變樣。
以前只有一堆亂石的破爛村口,如今已經修建了一座大理石構成的拱門。
兩邊是筆走龍蛇的八個大字。
桃源之鄉,十里花村。
拱門左側還有一塊高大五六米的大石頭。
上面點綴著金色的三個大字‘桃花村’。
桃源之鄉,十里花村!桃花村!
寓意倒是不錯。
也應了這桃花村的名號,再看向遠處的十里桃源。
這名字就更應景了。
再往裡走,以前坑坑窪窪的泥濘小路已經沒有了。
村裡們的大夥共同捐錢,將村裡的路修成了水泥路。
並且基本上是修到了每家每戶的門口,十分方便。
道路四周,早已規範化的農田如今更加正式。
每一塊地前,都有標牌豎立。
標明此地所做農作物,以及種植時間,種植人,注意事項。
這種規範化的流程在農村出現,並且普及規範。
周明的功勞是功不可沒的。
在他的專業知識培養下,桃花村的人民現在對高科技農具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如今的桃花村已經看不到任何的廢棄土地。
每一塊土地、農田上都種滿了綠油油或是金燦燦的農作物。
“怎麼樣林大村長,是不是感覺自己走錯村了?”
坐在副駕駛上的陸依柔驕傲的說道。
如果說農田規範化是周明的大功勞,那整個桃花村能夠如此規範化她陸依柔當屬第一功。
“和陸支書比起來,我自愧不如。”林洛調侃道。
當然,兩人也就說著玩玩。
真要論起桃花村發展的第一功,還是要屬於林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