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昭雲在御書房,接到了從峽州前線傳回的訊息,嘴角溢位一絲笑容,這個李靖用兵,還是有獨到之處,自己並沒有所託非人,可謂用得恰到好處。
“李靖這次用兵,拿下峽州城的速度很快,這樣下去,荊門山、清江口、百里洲,這三地是江陵城西部三個關卡,如果成功擊破,順流而下,大軍就能直到荊州,同時北面有侯君集的增援,到時候,江陵便更容易拿下了。”
羅昭雲一手拿著捷報摺子,一手扯過來蕭梁的地圖,對山河險阻,城池渡口,防禦位置等,都有大致的瞭解。
有李靖帶兵,消滅梁國應該沒有大問題,除非梁國蕭氏,還有什麼殺手鐧使出了,否則,難以抵擋北方的大軍橫掃。
江陵城毗鄰長江,在江北之地,又稱荊州。這荊州之名源於《尚書·禹貢》:“荊及衡陽惟荊州”,為古九州之一;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
關於荊州的典故,最著名的莫過於“大意失荊州”了,講述三國時期,孫權任命呂蒙為大將軍,派他進攻荊州。呂蒙知道關羽雖然勇武,但『性』格卻很驕傲,喜歡被人誇獎,於是想到了一個辦法。
呂蒙裝病,推薦陸遜接任,躲在幕後『操』縱。而陸遜是個書生,關羽很瞧不起他。再加上,呂蒙與陸遜多次寫信示弱,在信中將關羽吹捧一番,說關羽非常勇敢,一個人就能打敗曹『操』的軍隊,自己敬仰已久,望塵莫及的吹捧話,來麻痺關羽。
結果關於看完書信之後,果然上當,把呂蒙視為膽小拍事,沒有真本事之人,不擔心吳國會來進攻荊州,於是,集中精力北上攻擊魏國的軍隊和城池,放鬆了荊州的防禦,被孫權得知中計後,暗中聯合了曹魏,偷襲了荊州,守將投降。
後來關羽無奈,見重奪無望,敗走麥城,被東吳俘虜,最後慘遭殺害。
這裡面原因很複雜,也不單單是關羽大意所致,還有蜀國的政治錯誤,以及魏、吳聯手的明槍暗箭等等。
羅昭雲放下了地圖,心中安定,三國的事已經煙消雲散,這個荊州城,交給李靖和侯君集來對付了,自己不想再御駕親征了,朝中的決策,皇城的權勢,是他目前所面臨的任務。
“很久沒有出去轉轉了,京城百廢待興,也不知究竟怎樣一番景象。”羅昭雲有了微服出巡的想法。
不親自出去走一走,光憑在宮內決策,等於雙耳失聰一般,很難聽到真實的景象,看不到真實的民間動向,微服出巡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在長安城內,真實的一面,自己作為皇帝當熟悉在心,不能如關羽那般,大意失荊州。
鍾德全躬身道:“陛下打算出宮嗎?”
“是的,不必經過左右千牛衛司了,點三十個大內侍衛,隨朕便衣出行即可。”
鍾德全深知這位陛下的秉『性』,也知他武功高強,有三十個大內一等高手隨行,在治安穩定的長安城內,是沒有多大危險的,也就不勸說了。
須臾,大內侍衛挑好之後,羅昭雲也換了一身邪領交裾的長袍,領子與袖口四周都是刺繡金邊,腰間勒緊翠『色』絲帶,上面有鑲嵌的玉石,整個人看上去貴族打扮,這樣行走街上,也會免去諸多麻煩,因為衣衫是身份象徵,這一身穿戴,地痞無賴,巡捕差役,不會輕易上前盤問。
出了皇城的朱雀門,正對面是筆直寬闊的朱雀大街,寬約一百五十米,長五千多米,地面又黃泥土和石磚鋪切而成,哪怕下雨後,地面也不會到處泥濘。
這是御道,街上每隔五十米,都有士兵把守,還有巡衛不斷執勤,百姓很少有在這裡走動,多是一些貴族、官員車輛,才會時不時地從裡坊內慣出來,在朱雀大街換道,或是掉頭,道路兩邊商鋪不多,多是裡坊的門牆,青磚黛瓦,倒也有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