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江山爭雄江左辰> 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零七章 兵臨大震關 (1 / 2)

大震關在隋末之時亦稱隴關,因在隴山東坡修築而得名,西漢時,漢武帝率百官到崆峒山巡遊,經清水,翻越隴關,因雷震驚馬,後人稱為大震關。

三國時期,這一帶處於蜀魏相爭之地,司馬懿在今太石河口修築上募城,又稱司馬壘;諸葛亮在南道河口築起下募城,又稱諸葛壘,兩軍壘遙相對峙。

北周天和元年於此設定關隘,將關卡加高加厚,作為河西入關隴的要塞之一。

雄關巍峨,卻並不十分大,成正方形,變成各一里,開東西二門,東門建有甕城,南北依山傍河,是交通必經之路。

侯君集親自帶人在這裡周圍勘探底線,覺得方圓數十里,要進入扶風郡,此關必須要拿下,否則,就要繞過七八十里,走另外的路很費事,不利於行軍和運送糧草。

這一關不拿下,會如鯁在喉,綿長的山巒地帶,始終屬於唐軍的控制範圍。

關西坡面陡峭,四周山巒遮蔽,唯群峰間一條峽谷可達關隘,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抵”之勢。

這裡山巒環繞,其地貌呈“凹”字形,是屯兵之有利地形。關隘的東西道均寬約兩米,地面襯鋪的卵石官路,如果攻打城關,大軍很難展開。

“常規的攻城戰,肯定不行,一排排衝上去,只有幾米的空間,其它都是山地、河床,必須全部填平,才能把兵馬鋪開,進行攻擊。”侯君集盯著大震關,有些束手無策。

這時候,侯君集心中忍不住猜想:“要是陛下用兵,該如何奪關呢?”

“傳令,派出斥候隊,把附近的地形全部摸清,還有那些山頂制高點,都要安排崗哨,關注唐軍城內的一舉一動。”

“遵命!”身旁副將、校尉們拱手領命。

侯君集沉思片刻,讓參軍錄事起筆給朝廷寫信函,需要增兵,提強實力。

………

前線所遇的難題,已經反饋回上邽城。

羅昭雲著急樞密院的官吏,郭孝恪、杜如晦、諸遂良等人,圍繞著地形圖,商議破敵對策。

杜如晦學識深厚,解釋道:“陛下,大震關在交通和軍事上的地位,極其重要,素有“關陝鎖鑰”之譽,被視為關中諸塞中的西塞。潘岳在《關中記》中將關中界定為“東至函谷關,西至隴關”,可謂關中之兩端,過了此關,才是真正關中腹地。”

羅昭雲點頭,他以前讀歷史資料,也曾看過這樣的記載,比如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認為“西有隴關,東有函谷關,南有武關,北有臨晉關,西南有散關”,五關之中謂之關中。

褚遂良道:“此關位置偏僻,處於群山之內,攻打起來,兵馬鋪陳不開,相當費勁。”

羅昭雲也在沉思,既然常規戰打不成,那隻能用奇謀了,不按常理出牌,如何能將城內的人馬扼死於搖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