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天氣非常好,天空藍得像水洗過似的,一兩朵白雲悠閒自在飄著,也不介意我們人多嘈雜。
大山也是,不害怕我們這一群人的嘰嘰喳喳,反而在光與影中,透露著對大家都歡迎。
平平和安安走了沒一會兒,就掛在他們各自的爸爸身上,再也不下來了。
倒是元元和洋洋精力旺盛,爬坡跳石,上躥下跳的,對大自然充滿了好奇。
相比他們兩個小的來說,玉兒和甜甜就算瘋野了,始終衝在最前面,拿著樹枝子打打鬧鬧,甘為大家開路。
倒是平時最為頑皮的盛兒,卻一直跟著我和老波身邊,安靜的一點兒都不像他自己。
剩下的幾個大人之中,除了兩位姐夫各抱著一個小的外,小姑嬸嬸,還有兩位姐姐,則是四處張望著,看能否尋得一兩片野菜。
她們四人自從過了小寨子之後,就變得興奮活躍起來,沿著小路四周的山坡上,已經搜尋起了所有綠色的東西。
這個時節最好,正是山中野菜發芽之時,不管是野生香椿芽,還是刺龍苞,亦或是蕨菜以及水蕨,都是難得一見的人間美味。
不過,我們這一路走來,肉眼所能見著的,多半還是灰白與蒼涼。
大山溝的深處,還沒有換上翠綠的外衣。
只有半山腰間幾團幾簇的,招展著粉色的野山桃花,為這千篇一律的荒涼,增添幾顏色。
我們的隊伍越是深入,山裡的路則越是窄,一會兒沿著山樑盤旋,一會兒又順著山壁貼行。
最後又是山拐水轉,溪水漸隱漸沒,路也慢慢蔓延到了溝底谷中。
溝底大多是碎石鋪成,或寬或窄,或淺或深,有些地方還聚著幽靜的小潭水,宛如大山的眼睛,清澈明亮。
潭水也總是輕盈溢動,四周水草豐茂,雖然冰爽似寒,卻是異常清甜,喝起來比飲料還要有滋味。
我們離開寨子,大約又走了半小時左右後,總於到達了第二道石門處。
不過這道石門,卻沒有第一道石門那般雄偉壯觀的形象,更沒有甬道和一線天。
只是兩座山峰的石壁十分接近,且前後剛好錯開,從不遠處看時,依舊如兩扇緊閉的石壁大門。
所以說,這道石門本身的觀賞性並不大,反而是其身後的山谷,算得上是一處美乎尋常的地方了。
過了這第二道石門,我們便看到了一個相對開闊的山谷。
這個山谷四面環山,形狀近似於一個很大的長方形,背靠石壁大門,迎面一幕飛瀑從天而降,地上寒潭碎石林立,兩邊則是青峰悚侍。
山谷整體的空間很大,近似於封閉,地勢也較為平坦。
從瀑布落處至石門處,只有一點坡度,像是一個倒梯形容器的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