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他?”李修因為疲憊而有些凝滯的眼神動了動,“你們不是親兄弟嗎?”
阿海白了他一眼:“你見過體型相差這麼大的親兄弟嗎?”
李修沉默不語。
阿海在一邊絮絮講起了他與小山初次相遇的事情。
那已經是三年多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的阿海,大名還叫做趙書海,是因為他的父母希望他多讀書,將來成為文化人。他的父母都是沿海邊的富農,每年勞作辛苦,但是也算衣食無憂,寵得阿海整日跟夥伴鬥蛐蛐玩樂,不把學業放在心上。
但是好景不長,那一年大水,整個村子都被洪水淹沒。阿海的父親為了去圈裡放開被拴著的幾頭牛,被大水沖走,再也沒有被找到。
失去家裡頂樑柱的阿海和母親沒有過多的時間悲傷,他們收拾了不多的家產,打算去投靠一家遠房親戚,那是阿海第一次離開自己居住了十多年的村子。
在投奔親戚的路上,他們遇見了很多跟他們一樣的逃難者。也就是在這些逃難者種,阿海第一次見到了還只有八歲多的小山。
那是在一間破敗的寺廟裡,所有的難民都擠在一起,外面連下了一個多月的大雨,所有人身上都沾滿了泥水,能找到一個擋雨的地方已經是萬幸。
阿海和他母親還算是難民中情況比較好的,至少他們還有些錢買了乾糧,可以坐在角落裡偷偷的啃。他的母親把乾硬的饅頭掰成一小塊一小塊,一點一點遞給他。因為稍不注意被別人看見了,那些餓了不知多少日子的難民就會撲上來搶光他們的一切。
半夜阿海餓得睡不著,就起來翻母親的包袱,聽見破廟另外一個角落裡傳來女子抽泣的聲音,以及男子低聲喝罵和拳打腳踢的聲音。
阿海老早就注意到了那群人,因為他們跟一般的逃難者不一樣,別的難民都是拖家帶口,而那幾個人,是兩個高大的男人,帶著四五個年輕的婦人,似乎還有一個孩子。
女子被拳腳踢打,啜泣聲更大,引得破廟裡別的人紛紛回頭,有的人發出不耐煩的聲音:“大晚上的,吵什麼吵?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那拳打腳踢的男人立刻罵了回去:“怎麼著?你也想找打是不是?”那聲音蠻橫,嚇得破廟裡沒人敢再接話。
那女子的嗚咽聲立刻又顯得十分刺耳起來,男人還要動手,就聽見一個稚嫩而又微弱的聲音響起:“姐姐她是因為不舒服才哭的,我去給她接點水喝,她就不哭了,好不好?”
黑暗中傳來小孩被踢了一腳而發出的呻吟聲,但是他卻沒有哭出聲。
男子惡狠狠地到:“打完水趕緊回來,要是我數到十,你敢不回來,小心我扭斷你的脖子。”
透過門外傳來的微弱光線,阿海看見一個贏弱的背影跑了出去,很快又抱著什麼跑了回來,光線太暗,看不清楚他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