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周啟明的話,御書房內,包括秦臻在內的所有人,都隱晦的看了他一眼。
不過,沒有一個人願意出聲。
大周的每一任皇帝,在文武百官眼中都保持著兩個特點。
其一就是,不知因何原因,自開國皇帝開始,每任皇帝都防備著武官。
還是那種全面緊盯,但凡覺得受到威脅就會對武官下死手的防備。
也因此,大周的皇帝手中,一直握著一支訓練有素,五十萬左右,只聽皇帝命令的大軍。
當然,也可能是因為要養這樣一支大軍,歷代帝王都摳門的很。
現在周啟明問要如何嘉獎陸承安,還真是個不好回答的問題。
畢竟,陸承安現在只有七歲,但已經是個小秀才。
這就說明,他未來肯定要走仕途。
若陸承安現在就已經在朝為官,那隻需給他升官就行。
可現在,一個七歲的小秀才,升哪門子的官?
至於獎勵金銀,少了不如不獎,多了,周啟明這個皇帝肯定捨不得。
當然,也有別的獎勵。
但有的配不上陸承安那份策論提供的利益,有的,則是陸承安還沒資格得到。
一時間,兵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同時看向秦臻,腳下悄悄挪動。
他們三人秦臻最得周啟明信任,這個問題還是交給秦臻來回答吧。
見狀,秦臻只是淡淡的看了兩人一眼,目光中的涼意不帶任何情緒,卻讓兩個尚書同時止住躲避的步伐。
就在兩位尚書躲避秦臻的目光,準備直面周啟明的問題,給出一點建議時。
周啟明突然看向秦臻,開口道:
“秦指揮使,我記得,這次徵兵要從慶安府徵?”
隨著周啟明這話說完,秒懂他意思的秦臻馬上開口道:
“啟稟陛下,這次的確是從慶安府徵兵。
北方邊軍因為多次戰爭,最少需要徵調兩萬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