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曾經懷疑魏霸千餘架霹靂車一起發射的可行性,主要理由有兩個:一是這麼多的霹靂車無法在有限的陣地上擺開,後面的霹靂車離城牆太遠,有可能超過射程,根本無法打到城牆上去;二是這麼多的霹靂車需要大量的石彈,根本來不及供應。
事實證明,孫權的擔心是多餘的,魏霸很好的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方法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用空心陶罐代替實心的石彈。陶罐更輕,可以拋得更遠,輕鬆的由四五百步之外扔進宛城中,而裡面的引火物卻能發揮焚燒的作用,將魏軍準備的防護措施予以燒燬。
孫權沒有預料到的一個問題是:一百架霹靂車發射一天,與一千架霹靂車發射一個時辰,看起來發射的石彈數量相近,可是效果卻絕對不同。一千架霹靂車同時發射時的壯觀場面,打擊力度,遠遠不是一百架霹靂車所能比擬的。
量變引起質變,當數量超過一定的規模,所引發的效果可能完全是兩個概念。當魏霸下達發射的命令,千餘架霹靂車開始怒吼的時候,場面絕對驚心動魄,讓在場的任何一個人刻骨銘心。
石彈、陶罐如冰雹般的傾洩在城頭,打得魏軍暈頭轉向,他們是如此的驚恐,以至於那些陶罐破碎之後,突然冒起了火都沒有人感到驚訝。他們徹底被打懵了,征戰以來,就沒有見過這種場面,石彈像颶風一樣。橫掃魏軍陣地,留下一片狼藉。
盾牌被打成碎片,盔甲被打得凹凸不平,城牆上準備的戰備物資被打得千瘡百孔,七零八落,士卒被打得頭破血流,骨斷體殘,鮮血肆意橫流。
除了厚實的城牆依然保持著原樣,其他的一切在石彈的密集攻擊下都化為烏有。
沒有一面完整的盾牌,沒有一個完好無缺的人。甚至沒有活人。就被有人能逃過石彈的攻擊,在所有的掩護物被破壞之後,他們也無法面對密集的箭雨。
城牆上一片狼藉,到處都是箭矢。到處都是石彈。到處都是火。到處都是破碎的陶片。火苗點燃了箭羽,點燃了守城用的熱油,點燃了任何可以燃燒的東西。空氣中瀰漫著嗆人的煙味。
宛城的西南角已經成了一片火海,在噼噼啪啪的火聲中,能聽到斷斷續續的呻吟。
魏軍援軍趕了過來,卻被密集的箭林彈雨攔住,一枚枚石彈呼嘯而至,打得塵土飛揚,一隻只陶罐落在人群中,裂成碎片,隨即青煙嫋嫋,冒出了火花。伴隨著四處飄蕩的青煙,一股辛辣的氣味籠罩了魏軍將士,讓他們鼻涕橫流,咳嗽不已,眼前一片模糊,連看路都成問題,更談不上防守了。
陣型一亂,箭矢趁隙而入,大量殺傷。進入蜀漢軍射程的魏軍遭到了迎頭痛擊,而他們連敵人的面還沒有見著。
魏軍慌亂不堪,四處找隱蔽物藏身,根本無法靠近西角南予以支援,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同伴在廢墟中輾轉呻吟。
僅僅小半個時辰,魏霸就摧毀了宛城的防守,宛城的西南角已經沒有幾個還活著的魏軍將士,他們要麼死了,要麼逃了。就連守備最森嚴的兩個城門也不例外。
宛城向蜀漢軍敞開了大門。
李嚴又驚又喜。他知道自己的估計太悲觀了。當魏霸第一次告訴他這種戰術的時候,他只是估計到這種戰術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他沒有想到效果會這麼好。
他知道,自己對將領們說要在四天之內攻克宛城的諾言不僅不是豪邁的空話,而且是一個非常保守的預言。他原本估計魏霸至少要用半天時間才能摧毀宛城的防守,可是現在,他下令攻擊的命令猶然在耳,魏霸已經完成了任務。
李嚴知道,從現在開始,攻城的戰術將發生一次重大的變革,這種猛烈而狂暴的集中射擊將掀開攻城史的新篇章。而他,就是這場戰役的指揮者和勝利者。
李嚴的聲音有些微微發顫,他費了好大的力氣,這才抬起手,向前一指:“傳令,延伸射擊,孟達所部準備出擊!”
傳令兵飛奔而出,將李嚴的命令送到魏霸和孟達的手中。
很快,魏霸下達了命令,霹靂車、連弩車向城牆推進,向宛城深處射擊,為攻城的部隊掃清障礙。
孟達發出了攻城的命令,鄧賢、李輔等人推著用生牛皮包裹的大車,迅速向城牆逼近。城頭一片死寂,甚至沒有一個魏軍站起來射出一支箭,蜀漢軍輕而易舉的衝過了填好的護城河,將攻城大車推到了城牆下,攀上了宛城。他們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給他們造成麻煩的只有到處都是的石彈、陶片和火。
兩個城門被開啟,孟達率領所部魚貫入城,直撲魏軍在城裡設立的第二道城牆。他們進城之後,並沒有立刻發動攻擊,而是立住了陣腳,擺出一副防守的架勢,開始清掃陣地。司馬懿為了建起第二道城牆,已經拆了不少民房,清理出一大片地方,孟達只要將這些地方再整理一下就行了。
孟達心情非常不錯,他看著城牆的魏軍,看著親衛們簇擁下的司馬懿,哈哈大笑。
城頭的司馬懿面色如土,他從來沒有低估魏霸,可是他發現自己的估計還是嚴重不足。不到半個時辰,蜀漢軍就攻破了宛城,這個結果出乎他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