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腳下的墳場分好幾個區域,西區基本都是老墳,無人管理,有可能古時候就是亂葬崗,有很多都是墳上墳,還有年久失修,後人都找不到的那種,有時候還能看見棺材板都漏在地面上的。
東區是個很大的墓園,背靠的山勢也很不錯,並且有人整頓管理,風水上雖然格局沒那麼宏大,但也有主山,少主山,太祖山,背山龍脈這樣的走勢,恐怕是花了錢請的高人堪輿的。
所以這裡是市中心大多數人家安葬逝者的主選,但需要花一筆不菲的錢才能佔到好穴,而且晚上還有看門的人。
幸好這徐家是家族墳,比較傳統,把墓地選在了東西區的中間。
介於東西區中間的區域,是專門賣給私人的。一般都是家族墓地,每家墓地相距很遠,為了互不影響。而徐家墳便在這其中。
市區到大青山中段需要大概1個多小時,羅白帆早早來接元友。
元友把傢伙事兒都已經準備好了,放到了羅白帆車的後備箱裡。
有鏟子,撬棍,香紙火,他自己則揹著以往用的布包,裡面鼓鼓囊囊,不知道都有點啥。
此時是凌晨2點多,到那邊比預計還要快十來分鐘,跟這個時間車少也有關係,畢竟凌晨時分,有誰能開車去墓地的。
車停在了一個低窪的地方,估計是以前塌陷過,出現了一小片小空地,這樣比停在大野地裡隱蔽些,元友給羅白帆身後貼了道符,防衝身。然後倆人拎上東西往平灘深處走去。
凌晨三點,野外的墳場,寂靜無聲。
羅白帆打聽過,這一片沒有人看守,就算這樣,兩個人也沒有開手電筒,大野地裡,手裡拎著工具,頂著月光開路。
因為手電光實在太顯眼,當然半夜挖別人的墳也是心虛的很。
羅白帆想是白日裡已經研究明白路線,沒多久便把元友帶到了徐家墳外圍的矮牆。
月朗星稀,山腳下的平原上,灰白色的磚,砌成的矮邊墓牆很是顯眼。
冬天蕭瑟,墓牆周圍以及墓碑後,淨是乾枯的荒草根,就像是許久都沒有人來打掃祭拜。
這是徐家的墓地,明堂左右都有墓碑,而最前面的一個碑上面刻著徐珂的名字。
元友這雙眼睛,在路過的這些新舊墳包上掃見不少奇怪的東西,所謂見多不怪,他也就當沒看見一樣。
元友站在徐家墳的明堂前,往前大致看了一眼,頓時覺得這徐家墳跟別家的墳有些不大一樣,然後走近一瞅墓碑,更是覺得奇怪。
按理說一般家族墳都是有排穴的講究,根據周公之禮,左男右女,夫妻一起,長幼之分,攜子抱孫。
但是徐家墳不知道是不是人丁不旺,墓碑像是一脈單傳。
而且最奇怪的是,夫妻之墳竟然都是左右分開不同穴,更甚者到了第五代第六代,夫妻墓碑離的八丈遠,而在第六塊墓碑前,元友看到了徐珂的名字。
這元友就摸不清了,這是什麼格局?難道都是感情不合?感情不合也不能這麼排,這麼下去,這家族墓的地景兒,不得越佔越大了嗎?
先不管這種奇怪的排穴,他讓羅白帆過來,打算挖墳。
徐珂的墓碑後面並不是土包,而是四塊石板,下面應該就是棺材。先需要把這些石板撬開,然後挖土尋棺。
倆人拿起了撬棍,把石板翹起,然後抬到一旁。
凌晨的山腳平原,真的有些冷,但是挖著起勁,身上還出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