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珣正在說的又是另外一件事。宋琰聲坐在宋梅衡旁邊聽著聽著,眉頭下意識又皺了起來。
這個訊息還未公開,也只有端珣的皇子身份可以接觸到了。
聖上最近聖旨頻發,除了剛剛提到東閣的宋梅衡,又封了一個尚儀殿的一等女史蕭長瑛,趕明兒還有動作,那就是皇三子和皇四子也要開府受封了,且這兩個皇子還是同時獲封。
這個也不難想,因著兩個皇子年歲上都差不多,不過是個先晚的問題。不過,這皇妃的選封,宋琰聲倒覺得有些奇怪了。
皇子建府和選妃向來是標配,有了王府自然要有個當家的女主人。這皇妃的選擇,按照大成的慣例,一般是選世家女子,且要品行皆良。京門世家這麼多,按照如今朝中格局,這兩個皇子的正妃家世一定不會差,且最好的能夠勢均力敵,維繫平衡。
也不知道聖上怎麼想的,三皇妃竟是擬了樓家。要知道,四皇子自幼沒了親孃,是太后一手帶大的,如今開府選妃,這皇妃人選也應該落到太后近.親的樓家身上,這叫肥水不留外人田。可樓氏女選給了三皇子,這其中意味兒,倒有些難以捉摸了。
“聖上這麼做,太后頭一個不會高興的。”宋琰聲說著自己都笑了起來,聖上如今大權在握,要做什麼決定哪裡是太后能左右的了的。再說了,太后本就不是明德帝的親孃,聖上登基時吃過樓氏勢大的虧,哪裡能不防著呢。太后,四皇子,再來一個樓氏,要真的順了太后的意,馬上就是外戚集權,潘黨的前車之鑑還在那兒呢。
明德帝心思曲繞得很,太后畢竟是太后,於他有養育之恩,總不能真將人得罪狠了。樓氏有適齡女,那不能當四皇妃,嫁給老三做正妃夠給面子了吧。樓氏是太后的母家,總不會嫁過來一個三皇妃轉而投入老三陣營吧。這樣一想,明德帝應該覺得很可以。
可這就不一樣了,很不一樣了。太后強顏歡笑是有,但絕對不會高興——意願相背,誰高興得起來。
端珣的手指在桌案上有規律地瞧著,鳳目投來,看著六姑娘道,“你說對了,太后不會高興,但聖上不會讓步,所以到了四皇妃的位置他就舉棋不定了。”
這個不難想。太后意願下樓家女給了老三,自個兒親族給了老三,那她一手帶大的老四呢,到哪兒找個讓她滿意的來,還不能低了老三去?
端珣笑看她一眼,“六姑娘,你的眉頭再皺著,可就要留下痕跡了。”
京門內老牌且有實權在手的家族,還要是適齡的姑娘,這縱觀下來,確實有點難找。
“聖上的心思不可猜度,我只是覺得這選妃上,尤其是在四皇子上,太后肯定不會罷休。”宋琰聲依言垂下眼睛,她很是不解道,“太后已經是太后,幹嘛非得要這麼折騰?不管是皇三子還是皇四子,她若撐得下來,將來都是太皇太后,還有什麼可跟聖上爭一爭氣的呢?”
端珣被她那句“撐得下來”逗樂了,緩了一會兒才道,“我這個皇祖母,最是個未雨綢繆的人。站在家族立場上,她會願意老三坐上那個位置嗎?老四才是她養大的,就是將來樓氏有什麼,因著這份恩,老四都得護持著。要老四坐了金椅子,她才可以算是放心了。父皇前期,將樓氏削得太厲害了。”
其實在這深深的宮廷之中,哪有什麼單純的養育恩情。太后撫養聖上,是因為別無選擇,可聖上超乎她以為的不可拿捏。太后撫養四皇子,是為著她家族的將來做打算。就是潘皇后,她養育三皇子,一是因著皇長子病弱,二是為著有個籌碼拼上一拼,成為第二個樓太后。說來說去,不過是為了利益。
但換過來想一想,若沒了這些明爭暗鬥,心思算計,那就不是內廷了,裡頭的人,也該憋悶無聊透頂了。
“這算計來算計去的,真讓人頭疼。”
宋梅衡笑著一揉她的腦袋,“你是咱們宋家最快樂的小姑娘,這些事兒呢聽聽就罷了,也不用你放心上。”
“我才不操心這些呢。”宋琰聲伸了個懶腰,喝了口茶正想到自個兒來這一趟的目的。正琢磨著怎麼問出來,正巧宋梅衡坐了一會兒,門邊來了一個小侍童在外頭傳:“三公子,閣老喊您去呢。”
“我這就來。”
宋梅衡應了一聲,“殿下稍坐,我一會兒便回。”人一會兒功夫離了躍白軒,剩下里頭宋琰聲和端珣面面相覷。
“殿下,您喝茶。”宋琰聲笑眯眯給人倒茶,很顯然有事要問。茶是好茶,建陽產的白毫銀針,是新上的春茶,入口清香回甘,很是醇和。端珣接過來好笑道,“行了,有什麼事兒說吧。”
“我是奇怪,怎麼蕭長瑛這麼突然就提了女官去?”宋琰聲壓低聲音道,“我覺得,聖上並不喜歡鋒芒太盛的人。光是憑著蕭家的功績,這也說不過去。要知道,蕭長元已經在御前了。”
“你覺得,她另有動作?”
“這不很顯然嘛。要是能提,當初省書日蕭長瑛七步成詩,聖上要有這個打算,不早將人提上去了,還非要再等個三年?蕭長瑛如今年紀也不小了罷。”
端珣端茶喝了一口道,“你倒是敏銳。還記得當年涪江賑災那個設計出來的魚鱗石塘嗎,圖紙是老三呈上去的那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