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陽城外。
洛陽是大唐的東都,當年武則天稱帝后,出於改朝換代的想法,不僅在宗教上改為崇佛抑道,而且連都城長安都棄之不用,轉而常居洛陽。
她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消除李唐對天下的影響。
然而今日,哥舒翰卻在洛陽城下遭逢大敗。
四月初,叛軍攻下洛陽,洛陽太守投降,由於洛陽是大城池,而且是貫通南北的要塞,安祿山在洛陽佈置了重兵兩萬據守。
哥舒翰領河西入關中後,一直在尋找戰機,在顧青的安西軍未入關前,哥舒翰率軍避開叛軍主力,打了幾場小規模的狙擊戰,皆是大勝。
勝利容易衝昏頭腦,接連幾場小勝後,哥舒翰忽然覺得叛軍的實力不過如此,於是他率軍轉戰關中各地時,忽然盯上了洛陽。
洛陽的地理位置很重要,首先它是大唐的東都,匯聚大唐各地人傑和物質,其次,洛陽橫跨黃河,恰好是南北運輸的必經之地,安祿山的叛軍所需的糧草補給都要經過洛陽,若能將洛陽攻下,等於掐斷了叛軍的後路,斷了他們的糧草,叛軍聞之必然軍心大亂,大事可定。
於是哥舒翰派出了斥候,在洛陽城外打探多日。
斥候帶回來的訊息說叛軍守城兵力兩萬人,哥舒翰仔細算了一下,覺得有五成左右的把握能拿下洛陽,於是開始積極籌備攻城事宜。
然而,輕率決定攻打洛陽的哥舒翰註定要遭遇慘敗。
因為守洛陽城的叛軍主將名叫“高尚”,名字叫高尚,其實一點也不高尚。
高尚原名“高不危”,嚴格說來,高尚不算武將,而是安祿山身邊的謀士。
安祿山未起兵時,就是高尚連同另外一位名叫嚴莊的謀士,二人力勸安祿山反唐,安祿山這才下定了決心造反。
不謙虛的說,高尚可謂是鐵桿造反派了。
高尚武力值不高,但智謀卻不凡,否則也不會被安祿山引為身邊兩大重要的謀士之一。
由於洛陽地理位置重要,安祿山不敢輕與旁人,於是請高尚留守洛陽。
高尚用兵擅謀,而且習慣未雨綢繆,留守洛陽的第一天就放出了許多斥候分佈城外數十里。
哥舒翰所部河西軍剛到洛陽城外時,高尚便得知了訊息。於是將留守的兵馬派了一萬人出城埋伏,哥舒翰率軍到達洛陽城外立馬開始攻城,雙方鏖戰正酣之時,城外一支叛軍突然殺出,從後路直衝河西軍的中軍大帳,河西軍頓時大亂。
慌亂之中,哥舒翰下令撤回攻城的兵馬,全力抵禦這支奇襲的叛軍,然而軍心已亂,倉促之下河西軍連防禦陣勢都來不及擺好,便被這支叛軍衝得七零八落,隨即洛陽城內也殺出了五千叛軍,兩支叛軍一前一後夾擊之下,河西軍駭然敗退。
一直敗退到五十里外,哥舒翰收攏殘兵,不由慘然。
此戰折損河西軍近八千,可謂損失重大。
諷刺的是,這個時候哥舒翰恰好接到聖旨,李隆基賞他良田五百畝,黃金百兩,還很好心地派了個太醫給他看病……
哥舒翰一頭撞死的心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