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顧青被陛下調回長安後,曾有旨意令裴周南暫領安西節度使。”
李隆基皺眉:“裴周南暫領節度使不過是權宜之策,一介迂腐文人,怎能領兵?逢此危急之時,裴周南不宜領安西軍,否則恐生變亂。”
“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腦海裡不由自主冒出顧青那張不高興的臉。
將顧青調回長安是因為李隆基對他不放心,顧青太會闖禍,而且目無王法,李隆基派去的人他說殺就殺,簡直是在挑釁皇權。一名手握重兵的邊將做出如此舉動,對帝王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訊號,所以必須將他調回長安。
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如今大唐生亂,長安告急,李隆基很清楚裴周南那個文人駕馭不了安西軍,若要將安西軍調回玉門關內勤王,首先必須要換一員智勇雙全,並且軍中威望能鎮得住數萬兵馬的大將,那麼,換誰替代裴周南的位置,擔任安西節度使呢?
李隆基遲疑不已,沉吟半晌仍未決定人選。
高力士見李隆基神情猶豫,小心地道:“陛下,裴周南若不能領安西軍,何妨讓顧青繼續任安西節度使,顧青在安西三年,安西軍與顧青彼此知根知底,將知兵,兵知將,顧青赴任不需與將士磨合,上任便可馬上率軍平叛……”
高力士一邊說一邊觀察李隆基的臉色,見他的表情沒什麼變化,高力士接著道:“顧青對陛下的忠誠,想必是沒有問題的……當初他手握重兵,陛下一紙詔命讓他回來,他絲毫沒有耽擱便果斷輕車簡從回了長安,顯然並無任何擁兵自重的心思。此子或許經常闖禍,但小節有虧,不泯大義,陛下執之在手,亦是一柄利器。”
李隆基陷入了沉思。
顧青,確實是一柄利器,而且目前看起來確實有個忠臣的模樣,但李隆基不知為何總是有些疑慮,這次顧青從安西回到長安,李隆基見過他一面,那一面明顯看出顧青與當年不同,眉宇間散發著自信,隱隱還有幾分強橫的霸氣。
虎狼之輩,食敵噬血,然則安肯穴居陋巢?既有虎狼之力,必有虎狼之心。
李隆基闔上眼,沉思半晌,仍拿不定主意。
良久,李隆基忽然問道:“顧青這幾日在長安都做了什麼?”
高力士愧然道:“老奴與陛下今早一同回的長安,尚來不及詢查。”
正說著,殿外宦官稟奏,玉真公主求見。
李隆基聞奏一怔,猶豫了一下,宣見。
沒過多久,玉真公主穿著百納道袍,手中拎著一柄裝飾用的拂塵,出塵清高的形象出現在李隆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