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再問你,是誰給邊監軍下了瀉藥?”
韓介義正嚴辭地道:“什麼下藥?什麼邊監軍?末將不明白侯爺在說什麼。”
顧青大笑:“韓介,你變壞了!”
笑聲一頓,顧青忽然嚴肅地道:“以後敢把這種伎倆用在我身上,定抽不饒。”
“侯爺放心,末將不會的。”
一萬五千人馬走了兩天,一直走到龜茲城外,也沒見邊令誠跟上來。
這下連顧青都忍不住忐忑了。
“該不會跑回長安告黑狀去了吧?或者活活拉死了?”顧青喃喃自語。
隨即他很快拋去了這個不祥的念頭,輕鬆地笑了笑:“凡事往好的方面想,不要那麼悲觀……或許只是趕夜路時被狼吃了呢。”
大軍在城外紮營,斥候遣出四十里外,顧青帶著親衛入了城。
節度使府的諸多官員早已等在城門內,見顧青大軍到來,官員們紛紛上前行禮問候。
顧青笑著與官員們寒暄應酬了一陣,在官員們的簇擁下開始巡視城防。
龜茲城的安西駐軍已被高仙芝全數徵調,城內只留了一千名城衛軍,說是城衛軍,說直白點其實就是團練兵,從城內的尋常男子裡徵召的,很少有過正規的訓練,無論列陣還是個人搏殺技藝都與普通百姓毫無區別。
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比百姓多了一件兵器,甚至連兵器都沒有統一的制式,五花八門什麼稀奇古怪的都有。
團練兵在唐朝時被稱為“團結兵”,自高宗皇帝以後,由於大唐的府兵制漸漸崩壞,而僱兵制又一時難以形成戰力,於是在高宗李治執政時下旨允許各地折衝府可適當招募百姓為團結兵,平日務農,偶爾操練,與敵交戰時團結兵可為正規大軍之輔助。
“團結兵”這個兵種說來處於一種比較尷尬的地位,正規軍瞧他們不上,作戰時大多數時候其實是搬運軍械糧草的苦力,官府沒有兵餉發放,頂多管兩頓飯,而他們自己也沒什麼士氣,更沒有戰鬥力,就這麼掛著一個兵不兵,民不民的頭銜。
顧青在官員們的簇擁下巡視城防,特別留意這些團結兵,見他們列隊站在城頭,手裡執著捲刃的破刀,或是削尖的長棍,甚至還有釘耙鋤頭之類的農具,鬆鬆垮垮站沒站相,佇列也是亂七八糟很不嚴謹。
說他們是烏合之眾都是嚴重侮辱了烏合之眾。
顧青暗暗搖頭,這樣的團結兵對戰爭毫無用處,他不知道節度使府是怎麼想的,既然耗費糧草養了這群兵,你們就好好操練他們呀,讓他們形成戰鬥力,戰局膠著之時說不定能派上用場,養而不練,練而不用,純粹浪費糧食,招募團結兵的意義在哪裡?
於是顧青忽然有了一個決定,此戰過後,擴充團結兵,並且每日操練,將自己麾下部將中的精銳將領派過去操練他們,半年內應該能形成戰鬥力。
“把這些團結兵全都撤下城頭,由我麾下左衛將士接管龜茲城防務。”顧青指著城頭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