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演武到了這一步,基本已經算是失敗了。
李隆基怒氣未消,心頭愈發恐懼,兩天連出兩個不祥之兆,不知會有怎樣的大災大劫在等著他,想到今日的演武被一群貪官破壞了,李隆基尤覺憤怒。
“都散了吧,傳太史監監正來花萼樓。”
…………
長安城風波乍起。
李隆基是下定決心要嚴辦這件貪腐案了,從他委派身邊最信任的高力士親自查辦便能看得出他的決心何等堅定。
長安城各衛官員人心惶惶,明明只是左衛的事,但各衛都要被嚴查,這就麻煩了。
雖然各衛並未牽扯進這樁貪腐案,可如今天下承平已久,無論文官也好,武將也好,誰在職上沒幹過幾件見不得人的事?高力士若查下去,拔出蘿蔔帶出泥,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也會暴露出來。
於是李隆基下旨後,長安各衛官員表面平靜,實際上已然一片兵荒馬亂。很多官員都在默默地填補窟窿,或者忙著湮滅證據,長安城內這幾日甚至出了幾樁殺人滅口的命案。
顧青悄無聲息地佈下了這個局,原本只是針對李林甫,沒想到將長安城各衛都撬動了,攪動得天翻地覆。
左衛貪腐案不難查,難的是李隆基願不願意查,派什麼人去查。證據很容易找,甚至幕後主使也容易找,難的是找到幕後之人後,敢不敢動他。
李隆基派出了高力士,一個只對李隆基效忠的老宦官。
高力士入駐左衛第三日,共計十餘名官員被拿進大理寺,連顧青都被高力士當面訊問,幸好顧青根本沒沾過這樁案子,而為何清單必經的流程裡不見長史的簽押,顧青也解釋說因為看出清單不對勁,不敢貿然擔責任,於是拒絕簽押,所以那些貪官將流程繞了過去。
第五日,戶部三名官員被高力士下令拿下,其中包括戶部郎中吉溫。
吉溫是酷吏,但顯然不算好漢,大牢裡還沒對他動刑他便痛哭流涕地招了,最後供出了李林甫。
高力士一陣心驚肉跳,不敢再查了,因為他知道接下來的事已與貪腐案無關,已然上升到政治高度,李隆基對李林甫究竟是殺是放,全看李隆基如何權衡。
於是高力士將吉溫的供狀遞給了李隆基,李隆基仔細看過供狀後,忽然冷笑兩聲,告訴高力士,此案到此為止,所有涉案官員全部依律治罪,其中戶部三名官員包括吉溫在內,當街斬首。
隨即李隆基還問起了李林甫的病情,得知李林甫的病情愈發嚴重後,李隆基令高力士將所有涉案的卷宗和供狀送去李林甫府上,按規矩,大唐涉及官員的死刑是要三省共議後再勾準的,而李林甫是右相,這個事恰好在他的職權範圍。
將所有涉案的名單和供狀交給此案的幕後主使去稽核,李隆基的心思之狠辣可見一斑。
高力士親自將供狀和名單送進李林甫府上,哪怕李林甫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高力士也耐著性子等他醒來,然後給他看了供狀。李隆基終究還是留了幾分君臣情面,吉溫的那份供狀並沒有拿給李林甫看。
李林甫看了供狀後沉默無語,半晌沒說一句話,看著看著,竟當著高力士的面昏昏睡去。
第二天一早,李林甫向李隆基遞了一道奏疏,乞骸骨,求致仕。
李隆基批示,不準。李相明明還能為人民多服務幾年嘛。
李林甫再上疏,再請致仕。李隆基仍舊不準,批示的言辭熱情洋溢,深情挽留,君臣一生不疑,你知道我對你,不僅僅是喜歡……
君臣反覆對飆了幾次演技後,李林甫最後上了一道奏疏,臣已老邁,病痾沉重,不堪勞碌,既然不準臣辭相,便請減少臣的工作量吧,臣請求交出御史臺之權,只留吏部之權。
這次李隆基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