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羽目光閃動,輕聲道:“大將軍,不知有何變故?”
史思明陰沉著臉道:“近日聞報,安西軍數萬大軍在黃河南岸集結,來意非善,似有聚殲我軍之勢。”
馮羽愕然道:“我等已向大唐天子投降,條件都談妥了,顧青為何要聚殲我軍?”
史思明哼了一聲,道:“顧青自然也看出了大唐天子的打算,想要在各地藩鎮節度使率軍赴京勤王之前,將針對安西軍的敵人逐一擊破,首先便對咱們動手了。”
馮羽頓時露出怒容,道:“這也太不講規矩了,我等誠心投降朝廷,難道顧青又要將咱們逼反麼?大將軍,咱們也不怕,擺開陣勢跟他戰一場!”
史思明惆悵道:“打不過……”
馮羽:“…………”
英雄氣短,實力不如人,奈何。
史思明憂鬱的目光望向嚴莊,道:“嚴先生可有高見?”
嚴莊見史思明主動問起,這才開口道:“大將軍,下官以為,安西軍來意不善,我軍既無法正面相抗,不如遠避為上。”
史思明嘆道:“遠避?又回到晉陽麼?”
嚴莊道:“不一定去晉陽,總之我軍不可南渡黃河,否則必有傾覆之禍。”
“大唐天子那裡,我該如何交代?”
嚴莊淡淡地道:“天子勢微,權臣當道,此時投降朝廷不是好時機,不如擁兵自重,與大唐南北分治,留出時間讓天子和顧青之間解決事端,無論誰勝誰負,我等只要擁兵在手,勝利的那個為了大局都會拉攏咱們,如今天子與顧青正各自圖謀彼此,我等不宜參與。”
史思明點頭:“道理沒錯,但我們已與天子有了約定,此時若反悔折回,天子若生雷霆之怒,索性命顧青先將我們殲除,豈不是自取滅亡?讓安西軍與我軍互戰,天子樂得坐山觀虎鬥,對我對顧青皆非好事。”
嚴莊道:“大將軍所慮有理,可是如今只有這兩條路可選,要麼南渡,與安西軍正面交戰,要麼回北方,仍然要冒著被安西軍進攻的風險,大將軍請自斟酌決斷。”
馮羽目光一陣閃爍,許久沒說話。
直到史思明的眼神瞥向他時,馮羽才遲疑著道:“大將軍,有件事似乎咱們都忽略了……”
“何事?”
“安西軍在黃河南岸集結,看起來非善意,可是誰知道顧青究竟是什麼意思?若他根本沒有聚殲咱們的打算,而是另有所謀,這個誤會豈不是鬧大了?”
史思明哼道:“顧青非愚蠢之輩,除掉我們這五萬兵馬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在黃河南岸集結安西軍,除了對付我們,還有別的目的嗎?”
馮羽笑了笑,道:“大將軍所言有理,但一切都只是咱們自己的猜測,如今舉世皆知咱們投降了朝廷,‘殺降’可是大忌,天下人若知,必會口誅筆伐,顧青為何要冒此大不韙非要在黃河邊聚殲咱們?就算他真想除掉咱們,等咱們大軍到了蒲州再率軍擊之不是更合適?所以,下官以為,安西軍集結南岸不一定是為了除掉咱們。”
史思明心中一動,仔細琢磨,覺得馮羽所言似乎有幾分道理,於是笑道:“馮賢弟之見倒是頗為新穎,依你看,接下來咱們該如何行止?”
馮羽沉默片刻,輕聲道:“下官以為,不論安西軍來意是善是惡,首先咱們要知道顧青的用意,不如派出使臣,南渡黃河去安西軍大營求見顧青,誤會也好,敵意也好,當面問個清楚,若安西軍果真是衝著咱們來的,有了確切的答案,咱們再另謀打算,如何?”
史思明思慮半晌,覺得馮羽的主意算是非常穩妥的,弄清楚了顧青的意圖,才好做出應對之策,若連人家的意圖都不清楚就稀裡糊塗打起來,未免成了千古笑柄。
望向嚴莊,史思明笑道:“嚴先生覺得如何?”
嚴莊想了想,道:“馮相所言,不失穩妥之策,下官以為可也。”
史思明又道:“派誰為使臣南渡求見顧青呢?此人必須有勇有謀,心思靈巧機敏,又能言善道……”
嚴莊目光一轉,指了指馮羽笑道:“大將軍,下官以為人選就在眼前,馮相有勇有謀,跟隨大將軍多年,為人忠心又能幹,馮相若為使,豈不是正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