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什麼意思> 第六百一十四章 因何而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一十四章 因何而戰 (3 / 4)

“公爺,前方難民太多,末將請公爺止步,莫往前走了,這些難民中許多人對朝廷心懷怨恚,末將擔心他們衝動之下做出對公爺不利之事。”

顧青搖搖頭:“無妨,我必須要去他們中間走一走,瞭解他們的情況才能為他們做正確的事。”

韓介猶豫了一下,然後嘆了口氣,握緊了腰側的劍柄,神情警惕地跟在顧青身邊,身邊的親衛們則悄然圍在顧青四周。

顧青和宋根生走進難民群中,看到這些難民神情麻木,在溼冷的泥地上或躺或坐,四周生了許多火堆,火堆將積雪融化,但地上仍然又冷又溼。

難民們面無表情,長途跋涉來到長安城外,彷彿已耗盡了他們最後的力氣,他們目光呆滯地坐在地上,仰頭看著灰濛濛的天空。

對於顧青這群明顯是官府中人的到來,難民們沒有迎接,也沒有訴苦,甚至連乞討都提不起力氣,對他們來說,似乎只有死才是最後的解脫。

顧青神情越來越凝重,這場戰亂已經將天下百姓禍害得如此悽慘,眼前這副人間地獄般的場景,哪裡有半分大唐盛世的模樣?

朝堂,天子,叛賊,包括地方的官員,都出了大問題,必須要糾正,否則天下百姓的日子將會越來越苦。

本來打算與難民們聊一聊,瞭解他們如此慘狀的原因,但此刻顧青已沒了心情,而且難民們如此麻木的樣子,估計也聊不出什麼。

於是顧青和宋根生走了一圈後,離開了難民群。

來到城門口,顧青對宋根生道:“難民群的區域劃分和疫病預防就交給你了,糧食的事我去想辦法,一定儘快弄到糧食。”

宋根生點頭,然後擔憂地道:“今日能否調撥一批糧食過來?你在城外開的那幾家善棚恐怕頂不了什麼事。”

顧青痛快地道:“我馬上下令,從安西軍大營臨時調撥一千石糧食應急,剩下的部分我再去想辦法。”

與宋根生辭別後,顧青沒回家,吩咐親衛馬上去太極宮。

時已傍晚,太極宮快落閘了,顧青領著親衛進了宮門求見李亨。

李亨有些不耐煩地在延嘉殿接見他。

顧青入殿,匆匆行過君臣之禮後,開門見山地道:“陛下,長安城外難民越來越多,目前人數已四萬之眾,臣初步估計,若待到開春,城外將有十萬難民聚集,這些難民沒有生活著落,臣請陛下開官倉放糧,賑濟難民,幫他們度過這個冬天。”

李亨皺眉,不悅地道:“顧卿,你在朝為官多年,應該知道規矩,國庫官倉之糧每年都提前安排好了去向,支應軍隊,徭役,以及官員俸祿等等,每一筆都有成規,你如此突然便要開倉放糧,難民肚子填飽了,可天下各州縣會出大問題的。”

顧青沉聲道:“陛下,事有輕重緩急,臣以為先將難民的肚子填飽才是眼下最緊急之事,至於朝廷別的安排,可以從緩,可以取消,也可以削減,不至於出大事,但若難民的肚子填不飽,一定會出大事。”

李亨冷冷地道:“會出什麼事?他們會造反麼?呵,餓得連木棍都提不動,就算造反朕也有把握將他們平了。”

顧青驚愕地看著他,雖然清楚李亨的昏庸比他爹只強不弱,但他還是錯誤地估計了李亨昏庸的程度。

“陛下,那些難民是您的子民,不是您的敵人啊。”顧青壓抑住怒火道。

李亨仰起臉,沉默半晌,道:“顧青,朕今日與你說幾句實話。你沒坐在朕這個位置上,所以不知朕的難處。難民是朕的子民,難道朕不想救他們嗎?可是朕也無能為力,你不妨猜一猜,如今國庫和長安京畿官倉所餘之糧還剩多少?”

見顧青沒說話,李亨淡淡地道:“官倉之糧,其實只夠養長安城的軍隊,以及發放京畿官員一季之俸祿,原本渭水和潼關還打算發動徭役加固河堤和修復城牆的,因為糧食不夠,朕不得不下旨停工,待明年夏糧入京再議。”

“城外四萬難民,而且每天還有新的難民到來,朕早已知道,但……京畿之地已然無法再拿出糧食了。安祿山叛亂後,朝廷割據南北,中央與地方几乎斷了聯絡,南方諸州的秋糧很多都被他們地方官員消耗掉了,而關中因為戰亂幾乎顆粒無收,顧青,你若是朕,你怎麼辦?”

顧青沉聲道:“臣知陛下的難處,但臣更知道,無論多難,城外的難民必須照顧好,陛下剛登基不久,若對難民生死不聞不問,天下百姓聞之,將會對陛下多麼失望,糧食的籌集可以想辦法,從南方調撥,從京畿官員的俸祿里扣除,從軍糧裡暫調等等,臣以為,只要真心去做,辦法總比困難多。”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