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鋒已在路上,中軍已開始陸續出發,顧青在韓介等親衛的護侍下正打算騎馬前行,卻被一名穿著布衣的老者攔在路上,老者被兩名年輕後生攙扶著,顫巍巍地跪在路中間。
顧青一愣,急忙下馬扶起了老人。
老者已是風燭殘年,乾枯的雙手止不住地顫抖,喉頭一動一動,永遠有一口吐不出來的痰,卡在喉嚨裡喀喀作響。
“老人家不可行此大禮,晚輩擔當不起。”顧青扶著老人道。
老者乾咳了幾聲,道:“老朽生於睿宗垂拱年,這輩子經歷過開元盛世,也經歷過天寶亂象,如今更見到了蠻夷叛亂,大唐風雨近百年,老朽該見的都見過了,忠奸善惡,心中自知,今日老朽代襄州鄉親送別安西軍,拜謝安西軍這些日子維護襄州之恩。”
顧青連道不敢,表情很謙遜。
老者嘆道:“我們是平民百姓,你們大人物什麼爭權稱霸,什麼江山皇圖,我們不懂,我們只想過幾代太平日子,前人多少犧牲付出,才換得大唐盛世數十載,可惜啊,就這麼被一個化外蠻夷敗掉了,這個該殺千刀的。”
顧青笑道:“老人家,安祿山已經死了。”
“死得好!他該被千刀萬剮!”老者狠狠吐了口口水,隨即又嘆道:“安祿山死了,日子能太平嗎?”
顧青沉默片刻,輕聲道:“平定了叛亂,自然便太平了。”
“顧公爺,您是大人物,可不能誆老朽,平叛之後,天下果真能太平嗎?天下還會是盛世嗎?”
顧青嘆道:“或許還會有些小動盪,但一定會太平。至於盛世,會有的,我保證。”
老者似乎有些痴呆症,聞言喃喃地道:“盛世好,盛世好啊!開元那些年,官倉豐足,民間充盈,種地有了好收成,家家都有盈餘,偶爾還能吃頓肉,家裡娶個會操持的婆娘,年末還能咬咬牙給孩子做身新衣裳,男人幹完活偶爾也能狠心飲半壺醪糟,那是盛世該有的模樣啊……”
搖了搖頭,老者痛心地嘆道:“好日子過了二十多年,怎麼就變成這般模樣了呢?百姓們都沒過夠呢……”
顧青心頭沉重,簡單的問題,他竟不知如何回答。
接著老者彷彿回過神,朝顧青歉意地笑了笑,道:“老朽有些糊塗了,顧公爺莫怪,只求安西軍此去能迅速平定叛亂,收復失地,大唐百姓皆依依東望,願王師北定關中,迎回聖天子。”
顧青點頭,認真地道:“老人家放心,安西軍不會辜負百姓所望。”
道別老者,顧青騎上馬,老者忽然拽住了韁繩,語氣顫抖地道:“顧公爺,大唐未來可仍有盛世?”
顧青沉默半晌,展顏笑道:“願老人家長命百歲,睜開眼好好看著,我會還給大家一個朗朗盛世。”
“誰給我們盛世?”
“我,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