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御史,我們不是啟釁,而是被迫反擊。”
不待裴周南繼續相勸,顧青凜然道:“傳令各部將士,點齊兵馬,包括陌刀營,神射營等,出兵兩萬,向河西節度使府開拔!”
眾將一齊抱拳,喝道:“領命!”
…………
蟄伏已久的安西軍大營,今日忽然吹響了進軍的號角,大營內鼓聲隆隆,戰馬長嘶,手執長戟弓箭排矛的將士們集結成列,在將領們一聲聲軍令下開拔出營。
裴周南和邊令誠騎在馬上,立於大營轅門邊,看著安西軍出營,裴周南面若寒霜,眼裡一片焦急惶然。
邊令誠在一旁輕聲道:“裴御史,顧侯爺這麼幹,天子恐怕會降罪吧?”
裴周南冷冷道:“那要看天子對顧青是否寵信依舊,也要看天子如何權衡安西與河西兩大軍鎮的輕重。”
邊令誠目光閃動,眼中卻是一片幸災樂禍:“出動大軍啟釁,天子這番能饒過顧青才怪。”
裴周南搖頭:“在天子的心裡,是非對錯並不重要,處罰或是不處罰,‘利弊’二字才重要。”
邊令誠一呆:“闖瞭如此大的禍,難道天子不追究嗎?”
裴周南冷冷道:“你莫不信,顧青的作用可比哥舒翰重要。”
邊令誠不解道:“為何?哥舒翰可是戰功赫赫,是戍邊多年的常勝將軍,顧青不過與吐蕃對戰過一次,僥倖勝了而已,他如何能與哥舒節帥相比?”
裴周南哼了一聲,沒再說話。
顧青當然比哥舒翰重要,只是他的重要之處無法明說而已。
戍邊是其次,朝廷也不缺統率安西的帥才,但顧青卻是平吐蕃策的提出者和執行者,數遍朝堂文武,能將平吐蕃策完美執行下去的,天下唯有顧青一人而已。任何人都比不上顧青對平定吐蕃之策的精準把握。
事實上,平吐蕃策正在執行的關鍵時期,裴周南每隔幾日便有奏疏送進長安,稟奏的皆是平吐蕃的進展。從顧青最近對吐蕃商人的誘導和佈局來看,計劃正在順利地進行著,上當的吐蕃人越來越多,吐蕃境內改種藥材的耕地也越來越多。
如此重要的時節,顧青就算闖出再大的禍,天子也不可能重罰他。
馬上要創下一番遠邁太宗高宗皇帝的功績,眼看要名垂青史,名列太宗高宗之上,這才是天子如今最看重的“利弊”。
兩萬兵馬浩浩蕩蕩朝東行去,裴周南騎在馬上幽幽一嘆,道:“早聽說顧侯爺在長安時便不斷闖禍,甚至敢殺一州刺史,今日見之,傳聞不虛。這位侯爺闖禍的本事果真不小……”
邊令誠輕聲道:“裴御史,大軍已開拔,咱們……”
裴周南嘆道:“咱們也跟上吧,趕在顧青闖出更大的禍以前阻止他,否則你我都要被天子降罪。”
…………
兩萬大軍行走在沙漠裡,旌旗招展,遮天蔽日,不時從隊伍前方傳來冗長低沉如嗚咽般的牛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