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九石急忙道:“末將也是。”
顧青深深看著二人,道:“我不會造反,此去天子行營是為了救楊貴妃,因為禁軍已有譁變的跡象,他們不一定忠於天子了,所以,你們可放手去做,朝廷不會降罪的。”
二人震驚,李嗣業失聲道:“禁軍譁變?”
“我如今瞭解的也不多,但禁軍確實有譁變跡象,這是天家事,安西軍不必參與,陛下和朝臣們自會解決,我們這次的任務是要把楊貴妃救出來。”
李嗣業和孫九石終於明白了,當即抱拳道:“末將領命,定不負公爺所託。”
第二天一早,安西軍拔營離開鄧州。
前鋒剛離營,鄧州刺史聞訊趕來,聽說安西軍要走,刺史一臉惶然,哀求安西軍留下。這些日子有安西軍在城外駐紮,鄧州軍民很有安全感,他們知道安西軍屢戰屢勝,鄧州城有安西軍守護,叛軍不敢南犯。
可今日安西軍說走就走,他們走了,鄧州城可就沒那麼安全了。
顧青再三向刺史保證,短時間內叛軍不敢南下,鄧州可保無虞。
刺史只好信了,但信了也不走,安西軍將士全部拔營後,刺史仍跟著後軍輜重送了幾十裡。
顧青被刺史的深情厚誼感動了,將刺史請來中軍,道謝之後請刺史回去,刺史這時終於說出了實情。
安西軍走可以,但欠鄧州刺史府的錢總是要還的,後軍文吏前後借了鄧州刺史府幾千貫,都是朝廷的公賬,這筆錢不還,刺史沒法跟朝廷交代。
滿腔深情終究是錯付了,顧青頓覺蕭然。
錢當然還不了,安西軍已然有些拮据了,但刺史像被肉包子打過的狗一樣跟了幾十里路,不給個交代說不過去。
於是顧青給刺史打了一張白條,鄭重其事地蓋上了帥印,刺史不幹,顧青很有禮貌地告訴刺史,要麼拿了白條老老實實回去,要麼讓他身體的某一部分先回去,賴賬的人不僅沒有廉恥,眼裡也沒有王法的。
刺史非常明智地選擇了第一種,不甘不願拿了白條扭頭就走。
鄧州刺史離開後,顧青立馬下令前鋒官沈田快速趕到襄州,到達襄州後第一件事就是控制當地官倉。
保一方平安是莫大的功德,吃你點糧食正是天經地義毫無爭議的。
當夜紮營,顧青聚將,將安西軍暫託常忠統領,鮮于仲通輔之,約定一個月之內必回。
眾將雖對顧青的決定不可理解,但還是無奈接受。
眾人散去,顧青又叫來宋根生,二人喝了一頓酒,違別數年,宋根生的性格有些變化,變得比以前穩重多了,顧青既欣慰又心疼。
男人忽然變得成熟,是因為經歷了旁人無法體會的劇痛。
第二天一早,顧青領著陌刀營和神射營共計三千多人離開了安西軍。